第52章

  此时,闵谙因为贪污枉法被圣上发觉, 提前告老还乡致仕在家。
  闻之欣然应允, 很快来到秦家接替了我的位置。
  师弟是个妙人,善于左右逢源、欺上瞒下、阿谀奉承。
  我心知,他肯定会让三公子秦宛书满意, 不会落得我前世的下场。
  毕竟从前在官场上,师弟都混的如鱼得水。
  同僚们都觉得他大忠大善、大仁大义, 纷纷与他结交。
  即便之后他贪赃枉法之事败露,在别人眼里, 也只是无心之失。
  说他罪不至死,为他求情。
  他们说,闵尚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会贪污呢?
  连圣上都觉得他可能是被陷害,不忍心砍他头,允许他安然致仕。
  但是,只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我知道, 他哪里是大忠大善,大仁大义?
  分明是大奸大恶、大缺大德!
  可惜啊, 除了我, 其他人都被蒙蔽了。
  索性,师弟虽然很缺德, 但人都是有两面性的。
  因为与我有几十年的交情,他对别人又贪又狠,对我却一直很仗义。
  而且师弟的学问虽不及我,却也不错。
  我告诉师弟,槐轻羽实际上是我失散的亲孙辈,拜托他照顾一二。
  务必在学业上一丝不苟,认真教导。
  我相信,他会好好教导二公子。
  师弟来了秦家,很快立住了脚跟。
  而且迅速俘获了三公子秦宛书的心。
  他纵容三公子逃学,即便迟到了也不气不恼,反而恭恭敬敬请他入座。
  在他花言巧语下,三公子觉得他哪哪都好,我拍马不及。
  他知道三公子性子厌学,不仅不给他布置作业,还反而劝他劳逸结合,多多去玩。
  秦首辅考较学问时,也提前打探出试题,撰写诗词送与三公子,让他拿去应付秦首辅。
  只不过不是白帮着遮掩的,而是要三公子拿出金银之物贿赂。
  从前三公子也想收买我,放我对他放水,被我言辞拒绝。
  师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立即欣然笑纳,收钱收得毫不手软。
  秦首辅一番考较下来,十分满意,觉得师弟比我会教书。
  毕竟我教了这么多年,三公子不仅进步缓慢,还逃学厌恶;而师弟不过才来一段时间,三公子就进步神速,变得好学、乐学。
  对比之下,显得我很失败。
  他有了辞退我的意思,这正合我意。
  秦府不少下人,也偷偷议论说我在教书育人方面,其实是绣花枕头,说我沽名钓誉,皆对我冷脸相待。
  我泰然处之。
  不过看师弟那一系列误人子弟的做派,我忍不住发问,“将来你将三公子教导成了草包,不怕东窗事发,秦首辅找你麻烦?首辅一怒,虽不会伏尸百万,也能让你人头落地。”
  师弟看不上我的清廉正直,觉得我过于板正,简直脑子有病。
  且对我时,且他向来嘴上不饶人,因而阴阳怪气道,“您还有心情操心我的事?待秦首辅发现,那都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我早就拿着钱逃回老家了。
  “即便首辅有权,手能伸到老家,可我也不是面团做的,任他搓圆捏扁。
  ”况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教的我都教了,该督促的也都督促了,书读不好怨老师,这理天下人也不认吧?
  “你还是多想想自己吧,看你这穿的衣服,又旧又破,满脸寒酸,走出去有谁会看得起你?”
  “谁家当官,不是拼命的往自己口袋里搂东西,让子孙好过些?
  “你了不起,你清高,当了一辈子官,儿孙却只能种地,食不果腹的凄惨模样,我这种外人都看不下去。”
  说罢,师弟往地上丢了一袋银子,“算是帮衬你的,别不识好歹,劝你尽早离开秦府吧。”
  听了师弟的话,我心神俱震,第一次觉得他说得对,反思了自己。
  儿子多次对我牢骚,指责我太过清廉,不攒些家底,让他当个富贵老爷;
  孙子孙女吃糠咽菜,饿得瘦巴巴的,前几日还对我说,怀念去年生辰时的那一根糖葫芦。
  全家人都对我颇有微词。
  从前,我觉得自己没做错。
  可重生一回,我发觉自己其实做错了。
  我虽然廉洁,但于至亲至爱的家人,身为顶梁柱的我,连让他们衣食无忧都做不到。
  我对得起的只有自己的心。
  只顾自己问心无愧,实际上是一只自私。
  换作从前,我对那袋银子不屑一顾。
  但如今,我却颤抖着手,捡起了那袋银子,嗫嚅着嘴唇,说了句谢谢。
  人总得向生活低头。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活了两辈子,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随后,我带着全家,离开了盛京,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我没有和二公子道别,也终生都再未回过盛京。
  也许在他眼里,这辈子的我是个坏老师。
  但我不在乎。
  最后,我死在了故乡。
  第038章 第 38 章
  因着林大儒之事, 槐轻羽对闵谙十分不喜。
  闵谙一点不像他想象中的老师。
  闵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阿谀奉承,卑躬屈膝, 一点原则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