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奇幻玄幻>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第54章 阎应元在幽都山训练的精锐

第54章 阎应元在幽都山训练的精锐

  幽都山坐落在昌平州城西北方向三十里。
  大明京城所在的顺天府古称幽州。
  而幽州即是以这昌平州的幽都山而得名。
  在幽都山的东南山麓,有一大片丛林。
  丛林边缘有一条小径,通往林中一大片空地。,
  空地中有一座锦衣卫的秘密军营。
  锦衣卫总旗阎应元正在这里训练。
  阎应元自从那天得到任命之后,第二天就赶到此处。
  这里原本是永乐年间锦衣卫的训练基地,早就建有房屋。
  后来年深日久,废弛下来,湮没在这一片茂密森林之中。
  因为幽都山名字不吉利,附近居民不多。
  只是偶尔有樵夫和猎人经过,在林中房屋过夜
  朱由检查阅宫中旧档,偶然查到昌平州还有这么一处锦衣卫属地。
  这处地方连现在的锦衣卫高官都不知道。
  阎应元到这里之后,雇了一些樵夫,再和自己带来的五十名少年一起,初步把周围场地清空出来。
  接下来他就要去招募一百壮士,训练成精锐中的精锐。
  阎应元对此早有主意。
  这并不需要跑多远,只要在北直隶的范围之内,他就可以找到符合需要的人。
  明代的北直隶,正是古人所称的燕赵之地,幽燕之地。
  这个地方向来以多壮士闻名,何必远求?
  韩愈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苏东坡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号多雄杰,名于图史者,往往而是。”
  大明的北直隶,人口比之往代,更为繁盛,岂有找不出一百豪杰的道理。
  明代虽然重文轻武,但在民间热衷于研习武术技击的人,依旧相当多。
  一方面,冷兵器时代,拥有强大的格斗能力,仍旧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对搏击实战能力的嗜好和攀比,几乎是植根于人的天性。
  在任何时代,即便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都依旧会有大量人热衷于追逐此道。
  再加上,明代的文化空前发达。
  关于武技的理论比前代更容易交流。
  拥有强大技击能力的高手,其实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要多。
  阎应元在十五岁以前,被父亲带着走南闯北,增长见识。
  在各地就见过甚至结交过不少武技高手。
  当然这些民间的武技高手,在明朝官方那里,并没有多少存在感。
  一方面个人的武技和军队需要的那种群体配合的作战是两回事。
  另一方面,明代武将来源主要是世袭和武举。
  世袭不必说了,武举考策论,就足以让大部分民间高手却步。
  即便锦衣卫之类,名义上承担皇帝护卫保镖职责,情形也差不多。
  历史实际中的锦衣卫却并非如后世影视和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充斥着武技高手。
  锦衣卫的中高级职位许多是世袭。
  或者作为对有功的文臣武将的奖励,给予其后代或亲属的荣誉性恩荫。
  甚至一些外戚也因为后妃的关系被赐予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同知之类的头衔。
  这导致锦衣卫里有不少人其实是纨绔子弟,其格斗能力,可能连普通小兵甚至衙役都不如。
  明英宗正统末,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能被一拥而上,毫无秩序的文官乱拳打死,也可想而知其格斗能力是多么差了。
  如果有点武技和格斗能力,即便真的双拳难敌四手,也大可以挣脱逃走。
  长时间来明代民间高手和朝廷之间仿佛隔绝,彼此不相关。
  朝廷不理会民间这个群体。民间的武术技击高手也很少能出任朝廷的兵将官职。
  只有嘉靖时期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个文武双全的天才人物,才略微打破了这两者之间的障壁。
  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阎应元现在要找的就是北直隶和相邻省份的武术高手,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
  阎应元当然知道个人格斗的武技和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技艺并不完全相同。
  正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那样。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武技和军队作战配合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冲突。
  恰恰相反,从小学习武技,武艺高强者,能更快掌握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简单刺杀和格挡技能。
  武术高手通常也是动作记忆能力更强,头脑更灵活,眼力更犀利,反应更敏捷,身法更轻捷。
  这些特点不仅让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更强,同样可以让他们在经过训练后,更快的掌握群体作战时候的动作要领,配合技巧。
  具备更快根据旗令变换阵列,以及不同形势采取不同作战姿势的能力。
  同样一枪刺去,他们的一枪能比普通小兵更准确有力刺中敌人要害。
  同样一刀砍去,他们的一刀能费力更少,却对敌人杀伤更大。
  普通士兵一般能有一两年时间专门训练动作技能,就已经算不错了。
  技击高手们却大多是从幼童时期,就在父辈的督促下,严格训练。
  从小练腿力,练臂力,练眼法,练手法。练各种兵器。
  他们的胆气、眼力、反应远胜于普通小兵。
  他们下盘腿脚的稳固坚实,动作身法的灵法更是普通士兵无法比的。
  而在阎应元的训练下。
  他们既可以成为精锐士兵,配合作战,毫无花哨多余的动作。
  也可以成为自己带兵的一员大将。
  他们配合起来,结成阵势,一百人配合足可和一两千强兵对抗。
  他们分散开来,每一个人都是万人敌。
  阎应元用了十多天访求青年武技高手。
  许多人听说要当锦衣卫,并不愿意。
  在文人长期丑化下,锦衣卫的名声并不太好听。
  另外锦衣卫受约束多,这些民间技击高手也有许多顾虑。
  但阎应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叙述后金建虏作恶,陛下有心振作。
  与其把一身武艺埋没于草野,不如为国效力,扬名天下。
  再加上阎应元豪气过人,谈吐爽快,自带人格魅力。
  大部分他访求的人都同意了。
  不少人自己决定加入,还推荐师友。
  阎应元优中选优,从三百人里挑出了一百二十人。
  这一百二十人再也不忍割舍。
  幸好,这时朱由检拨的四十万两银子也到了。
  以四十万两银子,别说练一百多人的兵,就是练一万人的兵,绰绰由余。
  对这些高手来说,群体作战时需要的的技击动作,一说就会。
  主要是根据各自特长,再分工配合。
  冷兵器的配合,对他们来说,也不过训练十天,就熟悉自如。
  再有就是练习火器使用。
  练习马上作战,骑射。
  朱由检还让高文彩带了一些曾参与过萨尔浒之战、浑河血战,东江敌后攻袭战的老兵,去给阎应元当助手。
  让老兵们讲述战场中的实际经验,注意事项等等。
  高文彩自己也做为教官参与其中,给这些精锐传授锦衣卫在宫廷里需要遵守的礼仪规程。
  阎应元同时让这一百二十人,每人又各自去招募一百人。
  通常是阎应元训练这一百二十人一天,这一百二十人又各自带领一百人训练一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