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月魄在天> 月魄在天 第7节

月魄在天 第7节

  字迹瘦劲挺拔,甚有风骨,没想到莫研人小小的,却习得一手这样的好字。总听别人说字如其人,她复看了一遍,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莫研的性格,看来字如其人也未必。她正自胡思乱想着,外间,衙役突然咳嗽了几声,似乎是站起身来……
  周末愉快哦~~~
  第8章 第七章 午门之上
  她心中着慌,以为他要走过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把纸条藏何处才妥当,索性塞进口中,三下两下咽了下去。
  那衙役踱到墙角,咳了口痰吐在墙上,又复踱回原位坐下。
  她这才松了口气,自己暗骂了自己一句,只是纸条却已经咽下,不由地苦笑一番。
  临走之前,萧辰还有一事未了。
  他一直想从公孙策口中套出当年那封密信的内容,可每次遇见公孙策,对方或是闪烁其词,或是岔开话题,总之就不愿告诉他。
  这夜,萧辰再也按耐不住,决心专程去一趟公孙策所住之处。
  李栩一直陪着他到了门口,叩开门,见有人出来迎萧辰入内,这才离去。他并不知道二师兄找公孙先生作什么,他只是明白二师兄不想说的事情,他便是再问也无用。
  “萧公子,坐!”
  公孙策将他引进自己的书房,又吩咐人去煮茶。
  萧辰有礼拱手:“在下冒昧前来,还请先生见谅。只因明日在下便要启程回蜀中去,故而特地来向先生辞行。”
  “说起来,这次的案子多亏你们师兄妹的帮忙。莫姑娘此番要走,包大人还真有些惋惜。”公孙策笑道。
  “小师妹毕竟年纪尚幼,还是不适合作公门中人。”萧辰话题一转,“我此番来,其实是有事相求,只是不知先生能否成全?”他本就是不耐客套之人,此时更不愿再听公孙策东拉西扯。
  “……”公孙策自然知道他所指何事,却不愿接话。
  萧辰直切正题:“关于当年家父之事,他所写的那封密信究竟写了什么,难道当真是在通敌叛国么?”
  公孙策沉默不语,正巧下人端茶上来,他接过茶碗随即吩咐下去:任何人没有听见他召唤,皆不可靠近书房。
  下人躬身退出。
  他转头凝视萧辰良久……
  似乎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萧辰神情间波澜不惊,静若盘石。公孙策能清晰地感受到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坚毅决心,即便他今日不说,想来萧辰定会想方设法用另外的途径来弄清那封信的内容。
  他长叹了口气,道:“相信我,即便你知道了那封信的内容,也无法替令尊翻案。”
  萧辰摇头:“我从未想过替家父翻案,我只是想……多了解他一点。你曾说当年定案草率,并未查出家父动机何在。故而我想知道,家父究竟为何而死?你们说他通敌,那么他为何要通敌?信中总该有写他得了什么好处吧。”
  “……”
  公孙策端起茶碗,举到唇边,久久未饮,又复放下,沉声道:“我再说一遍,那封信从笔迹到口吻,再到都督大印,毫无疑问是出自令尊手笔。铁证如山。无论令尊是为何何种缘由,都逃不过他是在叛国。”
  “就算是,我也想知道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求先生将当年所知之事,尽数告之。””萧辰的声音并不高,却透着坚持,“无论结果究竟如何,我都心甘情愿。”
  这话听在公孙策耳中,声音不高,却令他悚然而惊,骇然望向萧辰……那一瞬,仿佛时光倒流回二十年前,他又看见了那个身加重镣却仍旧姿容明媚的人勾唇轻笑,道:“随便你们怎么判吧,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心甘情愿。”
  公孙策知道,一直都知道,萧逸的心里一定藏着某个秘密,一个让他可以笑对生死的秘密。
  可他却一直无法知道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
  二十年过去了,也许眼前这个拥有他血缘的年轻人能找出这个秘密。
  “好,我告诉你。”
  公孙策终于点了点头,深颦起眉头,任自己回到苍苍莽莽的回忆中去……
  ——二十年前,京城。
  公孙策在刑部任职一名小吏。那日三堂会审,他为书记吏,那是他进刑部以来所遇见的最大的案子。
  堂上坐着谁,他已记不太清楚。
  堂下跪着的那个人,他却记得甚是清晰。
  顺德府都督,萧逸,人如其名,纵然重镣加身,囚衣褴褛,却仍是俊逸悠然,安之若素。无论堂上之人如何质问,他始终一言不发,目光淡然地应对一切。
  公孙策见过许多囚徒,或急切申冤、或不屑多言、又或万念俱灰,却从未见过那样怡然自得的人。
  整堂审判,喧闹的是他周围,他却静若磐石。
  到了最后,主审大人拍案而起,怒道:“你到底知不知道,这样的罪行足以让你凌迟处死,只要你供出幕后主使之人,尚还有回旋余地。”
  萧逸望着主审,微微笑道:“此事乃萧某一人所为,随你们怎么判吧,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心甘情愿。”
  问不出来,只得严刑逼供,拖下去打几十棍,再拖上来,下半身囚衣便已被血染透,人却还清醒着,再也不看堂上之人,只侧头望着堂外的天空出神,目光柔和……引得公孙策也循着他目光望去,看见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口衔着树枝,正在粱上筑巢。
  萧逸,再未开口吐过一字。
  主审无法,只能接着再打,打完还是审不出来,最后主审们只得放弃,把已打得体无完肤的萧逸丢回了牢房。
  案卷上呈皇上,朱笔过处,罪名也定了下来:通敌叛国,引西夏人入境抢粮,致使守疆将士折损过半,午门腰斩示众,以平民愤。
  腰斩这等惨绝人寰的酷刑,公孙策本不想去看,但偏偏当时的监斩官是他的顶头上司,命他作记录,百般无奈,只得跟去。
  当日大雨倾盆,围观百姓却无人散去。
  在他所不知道的时候,萧逸显然又被用过刑,能看出左腿和左臂都已经断了,被半拖着出了囚车,又被半拖着上了刑台。
  围观的百姓用最恶毒的话咒骂着萧逸。好不容易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能过些安生日子,此时的百姓无比痛恨兴起兵祸的人,那是会使他们丧失亲人的灾难,而在眼前这群百姓中,不少便是边疆将士的至亲。
  萧逸,无疑是他们的弑亲仇人。
  石块、砖瓦落雨般飞向刑台,夹杂在其中的居然还有一把斧头,准头不错,正砍在萧逸背脊上,血哗一下溅出来的……肩胛骨开裂的声响并不大,却足以令公孙策毛骨悚然,他别开头,没敢再看,光听见行刑的刽子手大声嚷嚷着叫台下的百姓住手,生怕人在行刑前就死了。
  台上台下吵闹了一会,随着监斩官掷出的令牌落地,终于回复了安静。
  公孙策仍是低垂着头,不想去看惨烈的那刻,只听见一声不大的“喀嚓”,似是骨头折断的动静,然后随着台下百姓的倒抽气声,“砰”地一下,某个沉重的物件重重摔下。
  他仍旧不敢抬头,等了一会,没有再听见任何声音——难道萧逸已经死了?他缓缓抬起头,将目光移到刑台之上,眼前的情形是他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萧逸已然被齐腰斩断,猩红浓稠的血淌了一地,
  而他正用手艰难地撑起自己的上半截身子,试着让自己坐起来,或者不能用“坐”字,只能说他试着让自己的半截身子直立起来。
  风呼呼着吹着,四周鸦雀无声,一片死寂,每个人都死死地盯着他,看着他用仅存的一只手在血泊中挣扎着起身。
  从来不曾见过这样残缺肢体的挣扎,公孙策不自觉地死死攥住笔,汗透重衫,想挪开目光,但却似乎有着千斤重的东西坠在心里,让他不能稍离。
  仿佛过了有千年之久,萧逸终于让自己“坐”起来了,“坐”得并不稳,半靠着他自己的下半截身子。
  此时公孙策方才能看清他的脸,穿过血污,他的脸俊逸依旧,从容依旧,双目柔和悠然,望着天际层云,径自出神……
  没有惨叫,甚至没有□□,连雷声都奇迹地停了下来,安静地只有风的声音。
  他搁目之时,雨唰地一下,铺天盖地地落了下来,没头没脑地打在一切它能够企及的物件上,不计成本般地疯狂。
  ——听到此处,饶得箫辰紧咬住牙根,身体紧绷到极致,却怎么也挡不住灼热的泪水滚滚而下,他不由自主地哆嗦着。
  “那时我就想,他这样一个人,究竟是何野心要通敌叛国。”公孙策仍陷在回忆之中,无法自拔。
  箫辰哽咽难言,几次开口都说不出话来,原本抚在红木桌面上的手已变为紧紧扣住,胸中悲愤难当,气血上涌。只听见“啪”的一身,红木桌子都迸裂,碎屑落了一地,而他既未出掌,亦未出拳,仅凭体内激荡难耐的真气震裂了这张桌子。
  公孙策回过神来,看箫辰泪难自禁,连忙安慰道:“大概是由于之前用刑时就流了不少血,所以令尊并未受太久的罪,一炷香的光景,就闭目而逝了。”
  重重点头,箫辰深吸几口气,强制平复下心情,哽咽道:“家父的尸骨……”
  “令尊的尸骨似乎是被家仆收敛了,至于葬于何处,我就实在不知晓了。”
  所幸还有家仆收敛,箫辰不敢想象,若再听见爹爹尸骨被随意抛丢荒野郊外或是江河湖涧,他身为人子,实在再无面目立于天地间。
  “先生可否告诉我,那封信究竟写了什么?”
  第9章 第八章 汾水风劲
  “那信是令尊写给西夏将军李腾冲,让他出兵大宋,掠夺粮草。令尊则在信中答应与他里应外合。”
  萧辰紧皱眉头:“那这位李腾冲可有出兵?”
  公孙策深点下头:“有,按信中日期来看,他正好在你父亲写完信半月后出兵攻宋。为何说是铁证如山,正是因为事实惊人的巧合,由不得人不信。当年的左相欧阳长青是令尊的老师,此事若有余地,他应会出手搭救。”
  “家父当真与他里应外合?”
  “当时战局甚是混乱,据后来咸王所说……
  “咸王?”
  “咸王是先帝的弟弟,因喜骑射,常居顺德一带,手底下也养了不少亲兵陪他射猎。据他说,当时西夏入侵,而你爹爹却一直按兵不动,是他率领亲兵拼死抵抗西夏人。”
  萧辰疑惑:“按兵不动……如此说来,应该不能算是里应外合。”
  “当时,顺德经略使易尚文已送来八百里加急文书,请求朝廷出兵。先帝派了二十万大军,向顺德府方向集结。有人说,也许令尊就是后来又觉得没有胜算,故而犹豫,一直未出兵。”
  “后来呢?”
  “二十万大军到的时候,听说已经打得差不多了,便追着西夏人后头又打了一阵子,后来经过易尚文提议,先帝留下十万大军驻扎下来,从此边境太平,再无兵祸。这事之后没多久,令尊就被告发了。”
  “那么现在咸王可还在?还有那位经略使易尚文,现在何处?”
  “咸王前两年刚刚去世,至于易尚文……”公孙策摇摇头,“他后来又当了两年的经略使便告病回乡去了,到现在也未再听过他的消息。”
  “他是哪里人?”
  公孙策想了想:“我没记错的话,他是福建泉州人。”
  萧辰点头,看来想要了解真相,他还须要走一趟福建:“多谢先生!”
  公孙策摇头:“不必谢我。”
  萧辰静静坐了许久,再无话要问,遂起身,朝公孙策的方向翻身拜倒,公孙策连忙要去扶他,用了几次力,萧辰却是纹丝不动……
  “先生请受了我一拜。”
  “我如何受得起!”公孙策急道。
  “先生待我,并不以罪臣之子相视,当年之事,和盘托出,助我查明真相。如此大恩,焉能不谢。”
  公孙策无奈,拗不过他,只得受了他一拜,赶忙扶起他来。
  萧辰这才辞别公孙策,只身凭着记忆中的路,回到了开封府。
  月上中天,若有似无的桂香脉脉地浮动在夜色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