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崇祯皇帝点头道:“不过粗略的构想方针,还是要出具一份的,以供辽前参考,明确相应的范畴。
  这样吧。
  鉴于当前军机处所担职责,这份构想方针就由朕来拟定,待明确以后,着军机处八百里加急,派发至辽前。
  从即日起,涉及辽东的一应军报,军机处要汇总修订,并及时发放到几处分指,好叫他们知晓实况。
  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至于辽西能否真的收复,还要看整体局势。”
  “臣等遵旨。”
  王洽、王在晋他们忙作揖应道。
  第二百五十一章 火耗归公
  明确特设军机处的优势,就在于集中权力,简化流程,整合资源,统筹谋划,以此在某件事情上,能最大限度做到尽善尽美。
  大明旧有的那套体制,已然是处处透着腐朽气息,且处处受到文官群体的限制,所以想拯救大明,就必须再造一套新体系。
  通过在朝的阶段性谋改,逐步铲除弊政,分化和打压文官群体,以此来改善大明现有的状况。
  “皇爷,军机处明发上谕,已八百里加急,送往辽前和东江镇两地。”王承恩神情严肃,拱手作揖道。
  “嗯,知道了。”
  崇祯皇帝伏案忙碌着,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去召毕卿觐见,朕有些事情,要和毕卿商榷。”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辽东治下所形成的格局,叫崇祯皇帝看到了希望,只要有所谋划,有所行动,那这个破败的大明,还是有抢救一番的可能。
  大明摆在第一要素的,是稳妥改善财政危机,真正为底层百姓减负。
  唯有将这件事情做好,才能避免灾情爆发下,阶级矛盾尖锐,继而导致大规模的叛乱。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维系整体秩序的稳定,收缩局部动荡的范畴,是崇祯皇帝努力要做好的事情。
  “现阶段去试行摊丁入亩,所触及的核心利益太多,所得罪的特权群体太多。”
  崇祯皇帝搁下御笔,看着眼前所写的内容,眉头紧锁起来,“真要敢这般做,那大明各地治下,不知会生出多少叛乱,就算没有叛乱,也会凭空早就叛乱。
  但是划片试行火耗归公一事,还是具备尝试条件的。
  损耗,一直被不少地方官员,尤其是底层吏员,当做中饱私囊、压榨百姓的工具,此事必须要杜绝。
  三大饷以后不再摊派了,就算朝廷再难,也不能继续摊派了。
  从朝廷层面减轻百姓负担,纵使当前不能全面杜绝苛捐杂税,但是日子最起码会好过一些。
  火耗归公,所触及到的既得利益,终究是地方官员和吏员,并未过多牵扯到地方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期间就算遭遇掣肘和阻挠,但是范畴终究是有限的。”
  治国如烹小鲜。
  想要治理好这个大明,首先要分清楚主次矛盾,尽管摆在崇祯皇帝的面前,主次矛盾有很多。
  但在抽丝剥茧之下,还是能分出轻重缓急。
  把推行某项新政,会形成怎样的风潮,都逐一的想好,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构想,崇祯皇帝觉得一些新政,是能及时推行下去的。
  “臣拜见陛下。”
  “毕卿来了。”
  见毕自严过来,崇祯皇帝露出笑意,伸手道:“毕卿不愧是我大明财相,入阁以来,执掌户部,所明确的那些措施,的确缓解了国库窘境啊。”
  毕自严闻言,微微欠身道:“都是陛下英明神武,臣所做的那些不足挂齿。”
  对天子所讲的这些话,毕自严是有些脸红的,现阶段大明国库窘境缓解,并非他所命的那些措施,起到应有的成效。
  调整和改变户部的赋役制度,就算是想要见到成效,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可现阶段对大明来讲,最缺的就是时间。
  但是另一方面来讲,大明的赋役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毕竟中央朝廷明确的措施,想传递到地方整顿,并且有效落实下来,就不能有任何的急躁。
  让大明国库窘境缓解,一个是钞关税改,一个是榷关开设,这两处逐步稳定的财源,才使得国库积极开源。
  除此之外,还有发售的定期债券,可谓是解决了国库的燃眉之急。
  “朕就开门见山吧。”
  见毕自严这般,崇祯皇帝将所拟章程,递给王承恩,开口道:“朕打算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试行火耗归公。
  损耗,一直是国朝所滋生的弊政,仅从漕运漂没就能窥破一二。
  朕知道在地方上,征收赋税时,会以‘损耗’作为借口,来向地方百姓,额外增加一些损耗。
  这是很不好的弊政,过去朕没觉察到其中危害,现在不一样了,此事必须尽快杜绝,先行在北直隶试行起来。”
  毕自严:“……”
  接过王承恩所递公函,毕自严的内心涌出阵阵不平,火耗归公这件事情,真要是做起来的话,恐会在地方引起动荡,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和吏员。
  毕竟额外收入被杜绝掉一大项,仅靠那点所定俸禄,想要养活全家,想要过得滋润,肯定是不现实的。
  地方上的苛捐杂税混乱,这不管是在朝廷上,还是地方官场,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但是知道归知道,能不能说,敢不敢说,要不要说,却又成了另一件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