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超级神豪科技系统> 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太赫兹

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太赫兹

  无线输电是一百多年前的先驱者就开始玩的“老技术”了,其特性在于点对面不固定的传输性质,可以避免有线电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
  现今世界技术成熟的无线输电方式主要是「电磁感应式」与「谐振式」两种。
  第一种电磁感应式,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目前使用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的产品有诸如电动牙刷、手机、相机等小型化便携式电产品,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噱头其实就是这个,工作原理就是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
  第二种谐振式无线输电,与无线通讯原理类似,其发送端谐振回路的电磁波全方位开放式弥漫整个空间,接收端回路谐振在特定的频率上,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但其存在电磁辐射,传输功率越大,距离越远,效率越低,辐射也越严重。
  而李林飞果断的摒弃了当前研究前沿的这两种技术手段,甚至都没有在此基础上改进,因为作用不大。
  他选择的是一种全新的无线输电技术太赫兹耦合共振原理。核心技术点就是太赫兹!
  据说尼古拉特斯拉的记忆超群,可以记下整本书并且能够随意背诵,能够在大脑中设想出整个设备的样子,然后在不写下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构造出这个设备。
  如今的李林飞同样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他比特斯拉拥有更强大的全息辅助系统,这无疑能够极大的提高技术开发效率,缩短一项开发时长周期。
  想要开发出基于太赫兹耦合共振技术的无线输电设备,需要搞定的技术点也很多,不夸张的说,搞定这套无线输电设备,能让李林飞从中获得好几个诺贝尔奖。
  实际上在锡烯材料的应用技术突破,这里就蕴含着诺贝尔奖级别的技术突破,而且科学界对李林飞得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诺贝尔奖评选机构依旧比较审慎,很多科学技术的突破,可能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久才被认定评奖,诺贝尔奖在自然科学这一领域还是很有权威性的。
  至于经济学奖、和平奖之类的看看就好。
  再一个让诺贝尔奖机构有点无奈的是,从各方面连看,李林飞对诺贝尔奖的兴趣缺缺。
  ……
  太赫兹耦合共振技术,在这当中有太多的技术空白了。
  首先一个就是太赫兹thz,在电磁波谱中有一段尚未被人类有效认识和利用的真空地带,其频率范围为100ghz10thz,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即所谓的“太赫兹空隙”。
  太赫兹在早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在光学领域被成为红外,在电子学领域,又称为亚毫米波、超微波等。
  李林飞想要搞太赫兹耦合共振技术,首先得搞定太赫兹这个技术点。
  目前还没有哪个机构或材料公司能够制作高功率便携式连续可调的并且成本较低的thz发射源,以及满足现实要求的滤光片,另外也没有能够在常温下直接探测太赫兹射线的被动式探测器。
  李林飞要用太赫兹,这些他必须得搞出来。
  而无线输电必须用太赫兹电磁波,其它波频辐射对人体是或多或少有害的,但太赫兹释放的能量很小,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有害的光致电离。
  所以,相比较x射线,太赫兹射线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不然谁敢用?对人体有巨大辐射伤害的产品连上市的可能性都没有。
  电磁波的强度随着距离的衰减是呈指数衰减的,频率越高,伤害越大,频率低,电磁波的能量小,穿透人体的时候吸收的能量如果不足以使得分子或原子的电子电离,几乎不会有伤害。
  但像x射线,就有电离作用,长期照射就会损害细胞电性,使细胞找到破坏、病变、致癌。因为水对电磁波的吸收很大。
  而人体有70的水分,但空气中的电磁辐射量很小,有些波段的电磁波,如非常热的太赫兹电磁波,与人体内的有机物和大分子的只有震动相近,辐射量小,几乎无害,毫无疑问是无线输电的绝佳选择。
  太赫兹耦合共振这种全新的无线输电方法,即电磁能的隧穿效应。
  在太赫兹波段,一个号角波导产生一个衰减电磁波,倘若接收波导支持相应效率的电磁波模式,即衰减场传播模式,能量从一个媒体以隧穿方式传输到另一个媒体。
  换句话说,衰减波耦合是隧穿效应在电磁场中的具体体现。
  本质上,这个过程与量子隧穿效应相同,只不过是电磁波替代了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
  这就是太赫兹共振感应耦合,区别于普通的电磁感应耦合,它使用单层线圈,两端放置一个平板电容器组成共振回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
  李林飞把所需要的器材清单都发给了采购部,然后让他们把买到的材料都运到了研究所。
  一个星期的时间转瞬即过,采购部把李林飞所需要的材料和实验设备全部准备妥帖,都已移交研究所的太赫兹耦合共振技术研究团队。
  太赫兹耦合共振技术是一整套复杂的技术体系,每一个研究小组只是拿到了其中局部的制造任务,对于其它模块一无所知。
  技术保密问题李林飞自然不会忽视,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团队正在着手部分的专利注册的问题,要商业化是绕不开这个环节,不构建专利壁垒会损失惨重。
  真正的核心科技连仿制都做不到的,那当然不用去搞专利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