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养生小餐厅> 第174章 本意

第174章 本意

  让杜清和没想到的是,丰祥村里居然在放鞭炮。村委会前面,还拉了横幅。
  “热烈祝贺丰祥村第一贪,原村长梁成有被双规?这横幅有意思……”
  杜清和笑了,知道自己的出手果然是大有成效的。他就说,最近的功德怎么涨得那么快,原来根源是在这里啊!
  来看热闹的人还真不少,杜清和不费劲就挤进去看热闹了。事实上,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的性格,几千年来就没变过。曾经有一本书,写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看到天空中飞过一只鸟,仰起头来看得很投入,结果路过的人不知道他看什么,也跟着仰起头来看;结果第三个、第四个……甚至连路上的汽车都停下来望着天空。谁都不知道天上有什么,但都看得很起劲,看得是一本正经。看看,这事有多荒诞?
  可以说吧,看热闹算是人的天性之一,只不过中国人更喜欢看热闹罢了。有个成语,叫做“看杀卫玠”,讲的是西晋有个美男子叫卫玠,因为长得帅被人处处围观,最后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这件事上就完全可以看出,看热闹算是人的本性,好奇心嘛,谁没有?
  只是看着这些人,一个个都伸着脖子,像几十上百只鸭子一样,杜清和就觉得有点好笑。
  不过,他今天来不是看热闹的,是想做点事的。
  鞭炮放了挺久,大约持续了有三五分钟吧,这可是下了血本了。
  在城区里可是不能放鞭炮的,只有在农村这才能放。杜清和听旁边的人说,为了庆祝梁成有被双规,这是丰祥村的村民自发集资买的鞭炮。这鞭炮一响,四面八方的村民自然都过来看热闹了。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了内幕,只不过想看看丰祥村还有什么要搞而已。
  “听说丰祥村还要请剧团过来做大戏(粤剧)?”
  “怎么可能啊,年例都没见他们请过。”
  “今时不同往日了啊,听说从梁成有家里搜出不少钱,应该是要还回村里的。”
  “你想多了,肯定是要上交国库的。”
  ……
  杜清和没想太多,而是继续往村里走去。
  这不,迎面就碰到了春风满面的梁老汉。
  “梁老伯,又见面了啊。”杜清和笑着迎上去道,“看来你们的村长,还是落马了。”
  梁老汉显然也很开心,说道:“是啊,后生仔,你来这里干嘛?”
  “你们村的贪官没了,我当然是继续过来看看能不能承包个几十亩地,种点无公害蔬菜什么的,这年头城里人讲究养生,喜欢吃无公害的东西。”杜清和笑道,其实他就是想给村里扶贫而已。
  梁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年轻人,这里离潘州也好,高(gao)州城也罢,都有几十公里路,你确定要在这里承包土地吗?”
  “只要你们能把菜送出来,我就有把握卖出去。”
  杜清和不是开玩笑的,现在蔬菜的价格多贵啊,一斤都要四块五块的,都快赶得上肉价了。种水稻,还真的不如种蔬菜赚钱。要知道,蔬菜的生长期短,平均两个月下来能收一茬。一茬的话,一亩地能有个五千斤左右,单单是收购价,都能两个月一亩地赚五千块钱左右了。
  只是产得多,不代表能卖出去。农民就很难把农产品卖出去,所以他们都不敢冒险。
  而且杜清和看过了,这里确实适合种植火龙果。要是在种植蔬菜的同时,间或种点火龙果的话,还能蔬果一起收获,这又是一笔收入。说实在的,杜清和没想着怎么赚钱,只是这不赚钱的东西,难以维系。扶贫扶贫,不能把自己都搭进去了吧?要是杜清和手中的几十万都花光了,这些村民怎么办?
  “不是,我们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难啊!”
  梁老汉苦笑道,“不是说,承包土地需要村里的人同意吗?最起码要三分之二以上,可前几年有几个承包商过来,都没有一次能超过三分之二的。”
  杜清和一愣:“这又是为什么?”
  “还不是承包土地后,我们没收入!”梁老汉盯着杜清和说道,“没了土地,我们吃什么?”
  杜清和稍稍放了放心,说道:“这个不用担心,我没想着承包多少,大概也就是二三十亩左右吧。而且,我一般情况不会在这,所以都会雇佣本地村民进行管理的。”
  梁老汉有点吃惊:“这样的话,还有点可能!”
  “当然了,雇佣的人要老实,会种菜才行。”杜清和有点不留情面,“那种游手好闲的,我不要。而且雇佣的人也不会很多,大概是十个人左右。”杜清和算过了,如果一个合格的菜农,就算一个人鼓搞两三亩地都绰绰有余的。
  梁老汉想了想,才说道:“工钱呢?”
  “基本工资的话,我先定个一千五,要是卖出菜去了,还有奖金。”杜清和知道,在农村这里,特别是丰祥村,不能给太高工资。事实上,种菜的话,杜清和也没底能赚多少,一千五算是潘州最低工资标准了。但即便是这样,也比丰祥村的村民自己种水稻赚得更多一些。
  杜清和算了算,如果把菜都卖出去了,那每个人发一千块钱奖金的话,平均下来就是两个月四千块钱,等于每个月工资两千块,这在丰祥村都算不低的收入了。要是赚得多了,杜清和再适量加点工资。这么说吧,如果工资定得太高,对雇佣的村民也是一种伤害,村里人不知道多么羡慕嫉妒恨,甚至还可能发生点不愉快的事情。不患寡而患不均,确实是人性的体现。
  其实杜清和的本意,并不是承包土地,而是扶贫啊!
  如果有眼光的村民跟着他一起种蔬菜,说不定就发家致富了。要知道,丰祥村的村民,哪一家没有个十几亩地?就算大头的田地种水稻,小头种蔬菜都能赚点钱了。要是不知道变通,杜清和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路子给他们了,这都不会模仿,那就只能说他们贫穷是自找的。
  穷则变,变则通,不变怎么会发家致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