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霸道艳福王> 第七百零九章 特殊贸易局

第七百零九章 特殊贸易局

  记者继续提问:“叶先生,您说要成立医疗服务公司,建设医院。可是我们很疑惑,你们开设的医院,难道和国内的医院有所不同吗?叶先生似乎也要使用国内的医生。我记得许多私人医院也曾经有类似叶先生的演说,但最终这些医院都沦为了同样的模式。”
  叶志高笑道:“你的怀疑很对,不过我们建设的医院确实与众不同,首先,我们不会使用国内的医生。其次,我们的药品都来自东海生物制药,质量有保证,成本也低。第三,我们并非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这三点,是我们与其他医院绝不相同的地方。”
  记者们更加奇怪:“叶先生,不使用国内的医生,难道全部的医护人员都要从国外聘请吗?”
  “当然不是,我们有自己的医生,而且每一个都经验丰富,堪称专家级。”看到记者们不相信的神色,叶志高继续道:“大家也知道,神龙科技很久前就制造出了生物芯片,第六代计算机芯片。什么是第六代机呢?,第六代机,最主要的特点是人工智能。所以我们正在生产一批医疗机械人,这批机械人将取代人类医护,成为医院的主流。”
  记者们吃了一惊,立刻有人担忧地问:“叶先生,智能机械人真的可以治病救人吗?世界上好像还没有先例。”国人有一种思维定势,国外的是最好的,国外没有的,国内也会有。事实上,国内确实一味地复制和模仿,缺乏创新,也难怪记者们有此一问。
  叶志高微微一笑:“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有你一样的疑问。不过我们早有准备,请看这里。”轻轻击掌,后台走出两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中间是一台看起来很怪异的机械人。
  这个机械人并非人形,脚下装有四个轮子,看起来像个极大的,长满了手臂的盒子。记者们立刻对着它一阵猛拍,闪光灯闪个不停。
  叶志高笑道:“这是我们研制的门诊型机械人,我们请教了国内外一千多名各科经验丰富的专家,输入了相关医疗知识。经过测试,这台门诊机械人确实可以精确地判断出各类疾病,并且开出最佳处方。”
  这时主持人讲话道:“台下的读者朋友,你们可以上来试一试,看一看我们这台智能医生是不是可用。”
  记者中立刻站出跃跃欲试数十人,纷绘走上前台。
  其中一名记者道:“我虽然是一名记者,但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中医,我个人也读过医学专业,所以我就做一个裁判吧。”众记者轰然应好。
  一名女记者上前,这名女记者面对机械人有点不知所措。叶志高笑道:“它可以听得懂国内数百种方言和国际数十个国家的主流语言,你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告诉他。”
  女记者又惊又奇,有几分不相信,她上前一步,靠近了机械人,问:“你好,我看病。”记者们都笑了。
  门诊机械人立刻发出一个很温善的女音:“你好,请问你哪里不舒服?”
  女记者感觉很有趣,回答道:“我浑身都不舒服。”
  “请把您的手给我。”机械人回答。
  一只机械手臂轻轻握住女记者的手,大约十秒钟,机械人道:“我们高度怀疑你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会对您进一步进行确诊。”
  那名中医世家的男医生跑过来对这女医生望闻问切了一番,又询问了几句,震惊地对女医生道:“你确实没病,就是亚健康状态。”
  接下来,记者们好奇又感觉好玩地一一上前看病,诊断结果无不准确。记者们啧啧称奇,心想这门诊机械人可比专家们好多了,说话客客气气,而且诊断准确。
  叶志高此时道:“这就是我们的门诊医生,他们可以通过人体生物电异常判断各种疾病。他们也可以像老资格的神医一样为您切脉,中西结合,目前的诊断准确率百分之百。”
  记者中仍然有人问:“叶先生,如果医院里一个人也没有,病人们会不会缺少安全感?”
  叶志高笑道:“我们有过类似考虑,所以医院中并不是没有人。我们培训了一批专业陪护,陪护的人不是为人治病,而是为病人提供使得和心理安慰等工作。”
  记者们终于明白叶志高为什么敢说以上的话了。机械人不用发工资,药品又是自己生产,加之不盈利,这样的医院确实可以很便宜。
  “我们的一期计划,将在京都建设十座试点医院,如果成功,仁义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叶志高的话引来记者们的一阵掌声。记者也是人,偶尔也要看病吃药,以后可以进入便宜而且可靠的医院,他们自然乐意。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的教育。”叶志高继续新闻发布,“之前,我曾经和伍老谈过国内教育的事情,承伍老不弃,他把兴办国内教育的担子交到我肩上,而我会全力以赴。”
  “说起国内的教育,我想大家会比较无奈,死板的教育体制,官僚体系的教育模式。更让人无奈的是,我们有许多孩子上不起学。虽说目前已经普及初级教育,但许多的偏远地方根本没有学校。”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只有接受了教育,提高了素质,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准备成立仁义教育协会,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模式。”
  有记者问:“叶先生,你所说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是不是也是像其他人一样建几所学校,找一批老师?”
  “我所的教育模式,是指反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需要前期的投资,等待发展壮大之后,便可以靠自身的力量继续运行和强大。我向大家解释一下,比如我建设了一所学校,若干年后,有一批学生从学校中毕业。这批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学校会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要他们明白,他们有责任在日后回报母校。”
  “等到这批学生毕业,进入了社会,有了工作。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用各方方式回报学校。事实上,国外的许多名校也有类似的做法,那些学校越来越发展壮大。”
  记者们这会儿明白了,但有人提出了疑问:“这种模式听起来很好,但是叶先生,如果学生们走出校园之后忘记了母校,你们又该怎么办。”
  叶志高摇摇头:“我们如果创办学校,学校所接收的学生大多数是穷苦人家孩子。他们从小生活在贫苦的环境之中,有深刻的体验,我相信他们的良知。而且这一体制是自愿的,我们不会强迫任何一名学生毕业后承担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