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57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57

  焦适之起先猝不及防,后来反应过来被便顺势而去,径直被拉入了乾清宫。
  焦适之甚少来乾清宫,除了当初第一次正式入宫时来此拜见弘治帝,他再未踏足过这里。然一入殿内,焦适之的注意第一时间被放置在大殿内的金楠木棺材所吸引。
  这是……弘治帝的棺木!
  弘治帝是在四月中旬开始发病,一发不可收拾。沉疴宿疾在身,缠绵病榻,直至药石无医。
  若说弘治帝在临去前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对朱厚照的教养之上。他深知太子聪慧过人,敏而好动,天性便自然洒脱,最厌恶框架束缚。这些从前在他眼中可爱之处,如今却是致命要害!
  过刚易折,慧极必伤。对太子,他没有教会他除了直截了当,还有更柔和的处理方式。也没有教会他遇到阴暗晦涩的事情,别忘了心里留有一线柔软。他还没有教会太子的东西太多太多,多到他满心愧疚,不得不把这个职责交托给刘健等数位重臣。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弘治帝在张皇后与太子的环绕下撒手离去,直到他离开之前,他心里仍带着沉重的胆子,难以纾解。
  焦适之被太子引入正殿后,彼此间都没有说话。太子的视线沉沉地落在棺木上,焦适之无法形容他那一刻是什么表情,浓重到无以言表的悲哀气息环绕着朱厚照,让焦适之无法开口。他眼睁睁看着太子跪伏下,喉中溢出犹如困兽般的嘶吼,仿佛要被撕裂一般的痛苦悲鸣让焦适之胸口仿佛被压了一块大石,眼眶发红。
  他的视线落到那金楠木棺材上,也轻声地跪在太子身后,一叩,二叩,三叩——
  纵有太子相助,若非皇上垂怜,使他脱离泥潭,自此天高地阔,鸟飞鱼跃,再不受家事所累,他断不可如今日这般逍遥自在。愿皇上在天之灵保佑,太子此生平安喜乐,百岁无忧。
  “你怎么过来了?”耳边传来太子沙哑的声音,几日未开口,朱厚照的声音犹如含着砂砾一般。
  焦适之抿唇,轻声说道:“卑职一贯夜里安眠,不知为何在白日发梦,梦见太子。猛然惊醒,心中甚为惶恐,故而急急赶来。不料竟是如此大事,卑职本该固守京城才是。”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一路的艰辛,谴责起自己。
  朱厚照蹙眉,那微小的动作吸引了焦适之的注意,他望着太子眉间那深深的沟壑,心中大恸。太子素日多么自在洒脱的性格,从未有愁上眉梢之事,如今不过两月未见,竟如此有如此变化。
  “你离京之事本来便是我要求的,与你何干。父皇之事我虽悲痛,却也早已心中有数。再如何,也只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罢了。母后病倒,群臣观望,我这十几年糊糊涂涂,如今一朝登上天子之位,不知道底下有多少人在看我笑话。我这群皇叔中,又有几个能安分守己,西北本便蠢蠢欲动,南边倭寇犯境,仔细想来,我毫无准备。”朱厚照静静地说道,视线依旧落到那棺木上,里面躺着的人,是大明天子,那才是朝臣们殷殷切切的皇帝,而不是他这位赶鸭子上架的半吊子太子。
  “啪嗒——”寂静的殿内忽而响起重物坠落之声,朱厚照扭头看去,却见一物摔落脚边。定睛一看,那却是他的东宫印玺,刚刚焦适之凭借它入宫之物!
  朱厚照抬头看焦适之,但见他满脸怒意,声音冷冽,“殿下何以如此轻慢己身!卑职追随殿下多年,自问不是卫道士,却也不是黑心之徒!若殿下不是值得的人选,卑职当年为何要舍身相救?若殿下今日是如此态度,卑职宁愿六年前同殿下一起溺死在绛雪轩,也不愿今日见到一个贬低自己,怯懦逃避的软弱之徒!”他虽跪在地面,掷地有声的话语却如同站在天上,每一句都在狠狠地鞭策在朱厚照身上,让他原本呆木的漆黑眸子一点点焕发出明亮的色泽。
  焦适之是真的生气,气到极处,连耳朵都有些嗡嗡作响,听不进任何的声音。
  他平素虽备受太子信重,却从来不曾踏出界限,从不妄言其他,小心翼翼地守着主仆的关系,犹如守财奴守着黄金,却从不敢伸手去取他人之物。然今日太子突如其来的自我贬低,让一直深信太子能力的焦适之怒火攻心,难以置信!
  这让他情何以堪!
  原本满心满眼悲愁的朱厚照,被焦适之这一顿爆发,心里忽而漫上一股暖流,那蔓延的速度很轻柔,不带半点侵略的意味,却快速地占据了他全身,令他连指尖都在发烫。
  一滴泪水落到鞋尖,继而连珠成串,滑落脸庞。
  焦适之被哭泣的太子殿下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安抚着突然扑到他身上的朱厚照,一时之间竟想不起来刚才还在生气的内容。
  太子哭得很惨,上气不接下气,抽噎的时候焦适之甚至怕他就这么抽过气去,衣裳很快被打湿,抱着太子的手根本不敢离开太子身上,小心翼翼地把比他还高的人搂在怀里。手心不知道如何放置,最后轻轻地停落在太子的肩头,温热的掌心传达着不属于己身的温度,驱走所有的孤独。
  焦适之不知道的是,自从弘治帝逝世那天起,张皇后便病倒在床,所有的担子都堆积在太子一人身上。无论是停灵事宜,宫中布置,还是朝堂大事,西北骚动,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让人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自从那日起,除了弘治帝停灵的事宜外,朱厚照再不出乾清宫一步,独自一人寂然地跪在灵前三日,米水不沾,一言不发。刘健等大臣频频求见,太子一概不理,如果不是今日焦适之求见,不知道这样的光景还会继续多久。
  对太子而言,这样迟到的宣泄压在心头,重得让人难以轻言半句。
  弘治帝的苦心,弘治帝的担忧,他岂能不知,正是因为知道,才如此痛苦纠结,甚至升起一种若是他人,或许那日父皇就不会走得如此难过的想法。
  即便是再乐天的人,此时都难以自控地会产生种种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任其压抑心头,总有一天会出大事。焦适之如及时雨一般地出现,让太子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清醒后,整个人倒是轻快了许多。
  焦适之看着从他怀里抬起头来,如以往那般鲜活的面容,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若是此前的太子殿下,他决计是不认的!
  第52章
  朱厚照整理仪容后, 命刘瑾等人出宫去各处把几位内阁大臣们都给叫进宫来。因为那个时候朱厚照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因此几位内侍时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拼命赶到各处, 生怕速度太慢会引来朱厚照发怒。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厚照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 脸色难看是因为几日未眠,加上焦适之正在给他处理伤口,有些发疼罢了。
  刘健被召唤入宫的时候, 还有点懵逼, 随同的还有谢迁、李东阳等一起跟他懵逼的大臣们,实在是前几日太子殿下的抵抗力度太强大, 导致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差给震撼。
  太子并没有在乾清宫召见他们,而是在文华殿。入宫的几位重臣也能够理解,皇上刚刚在乾清宫仙逝,太子殿下对乾清宫的态度也可想而知。六部尚书也都随同入内,不过里面朱厚照真正想叫的人只有几个内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张升是弘治十五年才升任了尚书一职,勤勤恳恳认认真真, 又是个循规蹈矩之人。太子召他前来便是为了询问大殓之事,皇帝下葬礼部已有了一套流程, 他想先过问一遍。而且明朝的陵地选址有提前准备,也有事后准备。弘治帝这种就属于没有想到会英年早逝, 所以连陵园都还没有备好。
  太子与几位大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还算愉快, 虽偶尔有所争执, 不过很快便被妥当处理了, 议事结束后暂时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太子令礼部回去后把制定出章程, 商讨先帝的庙号与谥号, 并令工部与钦天监等负责寻找合适场所建筑陵地。
  对于太子议事的第一件事便是关于弘治帝的葬礼事项,几位大臣内心是很满意的。若是太子兴高采烈地找他们商量关于继位的事情,即便是在情理之中,也实在令人诟病。
  “殿下,葬礼之事需要处理,然而您的继位大典也不可忽视,还望殿下早日继位,安定民心。”刘健出列谏言,朱厚照虽不太乐意,却也点了点头,对着张升说道:“那除了丧仪之事,继位大典也需要尽快把章程拿出来,不过万不可因此忽略了前者,你可记得?”
  张升身负重任,不敢懈怠,连忙应是。
  两件事情处理了后,太子不欲多谈,便让人退下了。刘健等人考虑到太子刚上手,也没有强求太多,纷纷告辞离开。唯有谢迁在离开前略微迟疑了片刻,站在后边的他反倒是最后一个出来。
  李东阳看着出来后一脸神秘的谢迁疑惑道:“你这脸色是怎么回事,刚才还见你一脸肃穆,变化也快了点吧?”这几位重臣与弘治帝的关系不错,弘治帝的逝世对他们或多或少也有打击,这几日的心情也的确郁郁。
  谢迁轻摇头,一脸风轻云淡地笑道:“刚才你们只顾着商量事情,却是没注意到太子身边站着的人吧?”他本来便是位灼灼君子,一笑更是引人注目。
  李东阳与走得慢的刘健凑在一块,看着一脸笑意的谢迁,开始回想起之前的事情,半晌后李东阳摇了摇头,他的确是没把注意力放在那处。刘健却是抚掌说道:“右侧站着的是刘瑾高凤,但左侧站着的却是焦适之呀。”刘健对焦适之可算得上印象深刻,毕竟这个可是太子殿下巴巴地要他转交东西给予之人,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太子拉下脸色来请求他,刘健怎会不记得。
  谢迁点点头,随即皱眉说道:“我之前听说他回乡奔丧去了,因而这段时间才不在殿下身边。可从刚才的场面来看,或许是这两日他赶了回来。”刚才还未想到,如今想来却是有点奇怪。
  “因而今日殿下才会有如此变化?”李东阳顺着谢迁的思路思考下去,若有所思地说道:“可他是如何知道京城内的事情,就算先帝仙逝的事情早就流传出去,可速度也不可能那么快。”这位就属于想得有点多的了。
  谢迁白了李东阳一眼,无奈摇头,“难不成焦适之便不能够奔丧回来,瞧你这胡思乱想的劲头。不过今日太子的变化若真的是焦适之所为,那这位在殿下面前的影响力甚大,甚至超过了刘瑾。”
  刘瑾作为太子东宫的大太监,早就被这些个朝臣所耳熟,明朝官宦势力庞大,这位八九不离十便是之后这些年宦官的领头羊了,不把这个人的性格琢磨透了怎么行呢?不过可惜的是,这刘瑾根本不可能有怀恩那样的心性,不再出个李广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刘健明白谢迁的潜在意思,刘瑾伺候朱厚照多年,本来该是太子最熟悉信重之人,之前的事情他们也曾隐晦地请刘瑾劝过,然而效果并不是怎么好,又或许刘瑾根本就没敢劝,不管是前者的猜测还是后者,对他们来说,刘瑾都不再是个合适的人选。
  朱厚照等文华殿安静下来后,整个人懒散地躺在了椅子上,他额角的伤口只让焦适之稍微处理了下,刚才大臣们是没看出来,然而现在还在隐隐作痛。焦适之上前几步,俯身观察着太子的伤痕,也挡住了他面前的光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