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楚臣> 第七百七十六章 围师必阙

第七百七十六章 围师必阙

  十一月初旬,太岳山东面的晋南盆地里,天气越发严寒,荒野山岭也已经覆盖皑皑白雪,溪河都冰封起来。
  此时对晋城的围困,已经进入第三个月。
  李秀率部前期在泽州北部扫荡敌军,甚至一路杀入潞州境内,但也此时也将兵马收缩到泽州北部的高平、陵川两县,从左右夹峙住泽州与潞州之间的通道,但也并没有修建大量的营垒军寨,直接将泽州与潞州之间的通道完全堵死。
  樊川河大捷的消息传来后,孔熙荣率领第一、第二中央行营军,对晋城也不再团团围住,特地将晋城北面的通道打开,重点加固晋城左右两翼的环寨。
  然而如此严寒时节,两万多精壮在晋城西南黑虎岭修筑堰堤、引水渠等事,都没有停顿下来;这一系列土石工程,就是要确保来年春后,左右数十里方圆的降雨都汇聚到黑虎岭北坡的堰湖之后,然后再直接引灌到晋城城下。
  乌素大石在战前没有将南迁的蒙兀族人撤走,反其道而之,直接将十数万蒙兀军民聚集到晋城之中,摆出鱼死网破的姿态。
  乌素大石显然并非以为凭借这十数万蒙兀军民,真有资格与大梁精锐在泽州境内决一死战。
  乌素大石这么做,除了拖延晋城陷落的时间外,主要还是寄希望杨元演、杨致堂以及楚国其他不忿淮西并入大梁的少壮派、主战派们,能够成功的从南线重创梁军,从而化解晋南之围。
  樊川河一役,正式宣告乌素大石的如意算盘破产。
  孔熙荣在晋城北面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让这些消息顺利的传入晋城,使之在晋城军民之中扩散开来,就想看看晋城军民在得知指望楚军帮他们解围的希望化为泡影之后,心里还能剩下多少抵抗意志。
  除了削弱蒙兀军民的抵抗意志外,孔熙荣还是想着促使十数万蒙兀军民从他故意打开的缺口往北突围,计划将其引诱到泽州北部的荒野间,将这十数万蒙兀军民彻底歼灭掉,而不用将战事拖延到明天夏季。
  当然,这些蒙兀军民即便不往北突围,战事拖到明年春后,照既定的计划,蓄水淹没晋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策了。
  严寒的冬夜,十数道黑影从北面接近晋城,之前就以羌笛特殊的音色引起城头守军的注意。
  用吊篮将潜伏过来的十数人拉上城头,北城都将宗倍借着火光,看着萧衣卿枯瘦、被冻得发白的脸,吓了一跳,赶忙过来行礼:“萧先生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萧衣卿年逾六旬,身子骨到底是不比军中健锐,一路跋山涉水,从梁军的封锁线穿过来,是吃尽了苦头,这时候已经精疲力尽,这刺骨的寒冷也叫人难以忍受。
  他在侍卫的搀扶下,一屁股背着垛墙而坐,靴子叫雪水浸透,这时候身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毛毡,还禁不住的发抖,声音打颤的问道:
  “思庆跟哲合呢?”
  “末将这就派人去告知哲合将军、萧将军。”宗倍说道。
  萧衣卿就在城楼歇了一会儿力,萧思庆、哲合等晋城守军都赶了过来,他这时候喝了一碗热汤,整个人算是稍稍恢复过来。
  “你们也都知道梁楚两军在樊川河打过一仗了吧?”萧衣卿问道。
  “梁军射箭书进城来,末将以为其意在蛊惑人心,未予理会,也严禁将卒私传其事。”哲合作为蒙兀近十年崛起的年轻将领,也是蒙兀十三翼部的贵戚子弟,幼年曾随萧衣卿学习兵法以及汉家经典,目前也是南院核心将领之一。
  轵关陉一役,哲合其部伤亡最为惨重,之后被委派到晋城来,担任泽州刺史。
  萧思庆则是在阳城失守之后,被派过来率部加强晋城防御的。
  他们最初的作战意图就是要将晋城守到明年夏季,也断定楚军在吞并闽地之后,国内情绪狂热,应该会赶在明年春夏之前出兵,而只要楚军进攻淮西,梁军就必然会不战而退。
  谁能想象梁军投射箭书进来,说楚军轻举妄动,受到重创?
  哲合、萧思庆不是完全不相信箭书所述的内容,但在这种情形下,他们除了严禁将卒私传其事,还能做什么?
  “箭书拿过来给我看看……”萧衣卿说道。
  每天都要上百封箭书射入城中,言语简练,甚至还附有图像,叫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的兵卒看了也能大体猜到什么意思。
  哲合随身就有几封不同式样的箭书,取出来给萧衣卿一阅。
  萧衣卿看过箭书,并没有什么虚夸,也许梁军压根就不用虚夸什么。
  以一万两千兵马,主动跨过樊川河,以绝对的优势、毫无波澜起伏的击溃近楚军自以为精锐的近三万兵马,就已经足够震憾人心了。
  “楚信王杨元演十月上旬确实试图进攻淮西,但在樊川河一役遭受到重挫,杨元演于斯役也受箭创,被部下拼命抢回才没有殒命战场。目前楚军有噤若寒蝉,其在长江沿线虽然还部署十数万兵马,但短时间内不要想他们能有再攻淮西的胆气。而司马氏此时绝口不再提投附楚国之事,已经从楚州将几名秘使撤走,我怀疑司马氏甚至都有可能已秘密遣使去了洛阳……”萧衣卿说道。
  目前梁军故意打开晋城北面的通道,守军也完全可能派出斥候去验证箭书上的内容,而萧衣卿既然亲自过来,更不可能去掩饰当前可以说是糟糕透顶的局势。
  萧思庆、哲合愣怔在那里,他们能料到形势不乐观,却也没有想到能糟糕到这一地步!
  眼前的局势也就是说,楚军已经完全无法从南线牵制多少梁军,甚至连原先计划着有可能投向楚军的司马氏,都有可能转头投向梁军?
  这岂非意味着东梁军从东线也难以再对梁军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了?
  司马氏投楚以及徐晋、赵明廷心思不定,萧衣卿这边都有注意到,但萧衣卿皆保持沉默,主要原因还是梁师雄及魏博精锐于荥阳被歼灭之后,朱让与梁任之辈难成气候。
  与其继续叫司马氏与朱让、梁任捆绑一起,难以从东线对梁军造成多大的威胁,萧衣卿更期待司马氏投附楚国后,能与杨元演、杨致堂等人合作,瓜分淮西,从南线重创梁军,从而有效减轻他们在北方所承受的压力。
  谁能想象曾是楚国最为精锐的楚州军,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现在梁军故意在晋城北面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其意图并不难猜测,目的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晋城十数万军民往北突围。
  然而梁军在晋城东西以及北面有近十万精锐兵马,十数万军民在没有足够援兵接应的情况,想从冰天雪地里穿过三百多里的旷野,进入潞州城,或逃往潞州更北面的地域,无疑是天方夜谈。
  也就是说,梁军更深一层意图,就是要引诱他们在潞州、太原的兵马进入泽州北部接应晋城北撤军事,然而好方便他们在泽州北部再次发动大规模会战。
  明知道梁军围三阙一的意图是那样的赤裸裸,乌素大石却不能什么都不做,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
  目前梁军已经彻底掌握南北战场的节奏,就算他们弃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于不顾,梁军也完全有足够的耐心跟能力,拖到明年春暮,甚至拖到入夏之后,蓄足山岭间的溪河之水,利用堰坝、大渠引导过来冲淹晋城。
  到时候晋城十数万蒙兀军民,都难逃全军覆灭的惨烈结局。
  蒙兀南北两院十三翼部,总计丁口才一百万左右,明知道有近八分之一的军民陷在梁军的虎口之下,乌素大石倘若见死不救,不要说北院那边会闹翻天,南院这边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将吏满腹意见。
  然而要救就不能拖延,此时北地冰天雪地、溪河冰封,还是更有利于蒙兀精锐骑兵在太岳山与太行山之间的丘陵旷原作战。
  只是他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梁军敢摆下这样的陷阱,便代表他们有相当的自信;就像在楚信王杨元演有意进犯淮西之前,韩谦就敢在淮西仅部署那点兵力,完全没有将其北线精锐南调的意思……
  …………
  …………
  “司马德乃是司马延之子——司马延当年在汴京病逝,司马潭在徐州执掌军政,司马德未能争得过自己的叔叔,近十年来都醉心诗词歌赋,以避嫌疑。这次司马潭用司马德为使,到洛阳来觐见君上,应该也是考虑到司马延、司马德这一脉与汴梁并无交恶的劣迹……”
  坐在软柔的地毯上,冯翊说起他与文瑞临从棠邑返回途中,与司马氏秘使司马德在陈州见面,并一路同行返回洛阳的情形。
  当年朱裕发动兵变篡位登基,当时的司马氏家主司马延很快就上表拥戴;在朱裕亲率大军南征之际,司马延与司马德父子都伺候御前,甚是殷勤,也颇得朱裕的信任。
  之后司马延还随朱裕前往汴京任职,徐州刺史、徐泗都防御使等职由韩元齐兼领——河朔惊变之后,韩元齐与陈昆率部弛援汴梁,徐泗的军政大权才重新落回到司马氏的手里。
  而随着司马延在汴京病逝,马司氏在司马潭的率领下,与汴京迅速切割的关系,事实上保持独立,之后又与寿州军一起投靠背后有蒙兀人支撑的朱让、梁师雄。
  像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以及韩元齐、陈昆等人,对司马延、司马德一脉的司马氏子弟,感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司马潭在樊川河一役之后,重新启用司马德秘密出使洛阳,以此化解洛阳的“敌意”,也可以说是“知人善用”。
  顾骞、朱珏忠、陈由检、周道元等人的意见,目前寿州军、蜀楚两国的问题都还没有一个定论,大梁目前也难以直接收复徐泗地区,在目前情况下希望司马潭表出应的诚意,应该叫情感上有可能更亲近于洛阳的司马德一系子弟在徐泗掌握军政权柄作为必要的过渡;同时,也应该司马氏也应该通过钟离、临濠等地,从淮西购入相应量的棉布、铁器等商货,才能视之有愿意和平解决徐泗问题的初步诚意。
  “行,你们觉得左内史府的主张如何?”韩谦看向此时坐在阁中的冯翊、文瑞临、韩建吉三人问道。
  右内史府也正式设立鸿胪司,冯翊任知事;而文瑞临调回洛阳后,将与韩建吉一起出任鸿胪司同知事。
  对诸藩及地方势力的外交策略,在左内史府做出决策之后,鸿胪司作为右内史府的组成衙司之一,主要负责具体的执行。
  由于参谋府对外情报刺探及渗透之事,与鸿胪司对外交往诸事,相当多的领域存在高度重叠,而韩谦除了重视外交工作外,同时还不希望作为情报部门的秘司,权力过度膨胀,在制度上要求秘司对外情报刺探及渗透,接受鸿胪司及参谋府的双重领导。
  因此相比较传统的鸿胪寺,鸿胪司的权力要大得多。
  文瑞临这次也算是正式进入大梁权力核心了。
  “可以先留司马德在洛阳多住上一段时间进行观察。”文瑞临建议道。
  “可以,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合适,我再接见司马德不迟,”韩谦点点头,同意左内史府与鸿胪司目前对司马氏的安排,说道,“倘若能以和平的手段,叫司马氏交出兵权,收复徐泗,也应该尽一切可能去争取。
  “樊川河大捷的消息传到成都府,蜀主王邕就遣使赶到洛阳,希望能选派学子入读洛阳学院。同时蜀使还携带蜀左仆射景琼文所写的一封私函给我,询问你有没有称帝的意愿,看他信里的意思,只要你称帝,蜀国就马上断绝跟楚廷的宗藩,对咱们称臣纳贡,”冯翊又说道,“蜀国还真是知情识趣!”
  “称臣纳贡?”韩谦笑了笑,多少带有不屑的说道。
  之前为促成梁楚和议,大梁称国不称朝,同时对楚称臣,诸衙司也都自降品秩,更改名号,甚至朱裕在逝世前都主动降封,抱括云和公主也降封为云和郡主。
  梁楚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大梁也就再没有必要对楚称臣,冯缭、顾骞他们现在都希望这诸多事能及时纠正过来。
  比如军情参谋府改回枢密院,左内史府改回中书省、议政院改回门下省,右内史府改回尚书省,以及诸司都应该改回为“六部衙司”。
  当然,这里面最根本的一点,就涉及韩谦“称帝”一事。
  “这些事都先拖着吧,现在哪有心思关心这些?”韩谦摇了摇头,要鸿胪寺不要理会景琼文的怂恿,也不要掺和到这些事中去。
  称帝也好,诸部院司更换匾额,甚至蜀国称臣纳贡,都只是颜面上好看的事情,都不是此时所急需,韩谦才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折腾这些事。
  而不管冯缭、顾蓦他们如何坚持,韩谦都不会叫庙堂重新回到三省六部制的旧有格局上来。
  韩谦不同意此时直接称帝,还有一层考量因素,就是梁楚关系事实性破裂之后,梁楚之间的商贸往来,至少明面上是彻底断绝了。
  韩谦即便在战前形势趋急之际,就下诏要求京兆府以及雍州、河东、河南三省,追加今年在基础设施及民生等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消化可能产生的剩余产能及商货剩积,但梁楚关系破裂,一下子失去商贸年贸易值高达两千万缗的输出市场,对淮西、叙州府等地的工矿生产影响,还是极大。
  韩谦不直接称帝,此时也无意要求蜀国对大梁称臣纳贡,除了不在乎虚名外,主要还是想着能通过蜀国的中间商,将一些商货继续往荆襄岳潭鄂江等州输送。
  同时也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去甄别、去拉拢亲近大梁的势力。
  这些都是鸿胪司所要参与进去的事务。
  而楚国之内亲近大梁势力的多寡,则决定着未来对楚国所能采取的根本战略,是不是要倾尽全国发动全面的征服战争,还是尽可能以小规模战争加和平演变的方式,使梁楚合并为一国。
  此时潜伏于金陵的暗桩秘间,主要也是试探各方面的态度,尽可能潜移默化的去削弱楚国内部对大梁的抵抗意志。
  韩谦与冯翊、文瑞临、韩建吉说及鸿胪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及要点,这时候王辙与秦问拿着一封文书,走进凌云阁,禀报道:
  “据晋城内线传出来的消息,四天前潜入晋城的数人确实有萧衣卿在其中!不仅孔熙荣、韩东虎、李秀三人提出请求,李大人、田大人也都主张伏火弩可用于此战;此外,参谋府还建议鸿胪寺派人陪同司马德及蜀使,前往晋城观战……”
  “这次要能将蒙军主力从太原诱出来,伏火弩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冯翊也兴奋的说道。
  汉末上流人士就已经有服五石散等金石药的风气,而炼丹师常用伏火法去除金石药之中的猛毒,迄今已经七八百年的历史。
  所谓的伏火法,无论是用硝石去伏金石药中的硫磺,还是用硫磺去伏金石约中的硝石,本质上都是硝石、硫磺以及金石药中的炭作剧烈燃烧反应而已。
  前朝末年,为清流士族奉为上宾的炼丹师就制出可以说是火药雏形的伏火丹、铅丹,甚至还发明硝石制冰之术,只是在硝石、硫磺等鉴别、提纯、粉末化等工艺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使得伏火丹暂时还没有引起军事上的注意。
  韩谦据有淮西时,就使历阳学院着手研究火药(伏火丹)。
  就当时而言,前朝所传下来的伏火丹制法还太简陋粗浅,淮西境内存不存在大规模的硝石矿当时也不得而知——即便到现在,淮西境内也没有发现现成的硝石矿,硝石的制备、提纯以及真硝与芒硝等矿物的鉴别等等当时都是大问题。
  等到韩谦禅继大梁国主之位,火药制备工艺才相对成熟起来,然而淮西境内并暂时并没能勘测到大规模的硝石矿,同时钢铁的冶炼铸造还谈不上成熟,因此火药技术一直都严格封存下来,没有投入实用。
  以簧臂弩、雕铁刀床、钢骨铁甲战船为代表,大梁的钢铁冶炼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这两年利用大梁境内现有的矿物,制备硝石的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起来,承担后续研究任务的洛阳学院,一直到去年年底成功试制可以投入实战的火炮以及开花弹等数种相应的数种实战炮弹,内部暂时定名为伏火弩。
  楚梁形势危急时,韩谦除了调赵无忌、曹霸、李碛、卢泽他们换防到滁州,还暗中调了最早批量铸制的第一批三十樽伏火弩送入淮南省,其中十二樽伏火弩装备到最新型的两艘铁甲钢骨战船之上,另十八樽则秘密部署于棠邑、石梁两城。
  很可惜杨元演都没能成功率楚州军杀入棠邑、石梁两县境内,而赵无忌举兵从密林、沼泽交错的樊川河地区杀入楚州境内,一樽重逾五千斤、长逾三米的伏火弩,因此失去第一次进入实战、检验威力的机会。
  由于去年底才试制出可以投入实战的伏火弩,前期又主要暗中部署到南线,北线第一、第二中央行营军仅仅才各装备了一营伏火弩,总计仅二十四樽伏火弩。
  即便是能发弹二十公斤重实心弹的火炮,在形成规模之前,短时间内对坚固城墙的破坏也相对有限,所以在不到万不得已之时,韩谦要求孔熙荣、韩东虎尽可能不用伏火弩投入实战。
  目前御卫营又装备了四营伏火弩,预料到蒙军骑兵主力这次极有可能会从太原府杀出来,赶到泽州北部接应其晋城守军北撤,不论是孔熙荣、韩东虎、李秀等前线将帅,李知诰、田城他们都觉得应该将御卫军四营伏火弩紧急调往晋南战场,参与对蒙军的会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