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穿越者> 第164节

第164节

  “是是是,多铎说了,大人的东西在他手上,若是想拿回,不妨做个买卖。”
  “我的什么东西?”刘彦直眯起了眼睛,多铎已经发现了穿越舱的重要性,还拿来做交易,这不是一个好预兆。
  “一个很大的银色的铁盒子。”曾洪挤眉弄眼道,透着一股狡黠劲,多铎派他来传口信,而不是修书一封留给刘彦直,为的就是察言观色,确定那个铁盒子到底对刘彦直有多重要,之所以派曾洪这样一个地位低微的汉人俘虏来,也是吃准了对方不会滥杀无辜。
  “我不和鞑子做买卖,我的东西先寄放在多铎那里,他会乖乖给我送回来的。”刘彦直道。
  方承龙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明白刘彦直有软肋被多铎捏着了,所谓做买卖,无非就是拿近江城做筹码,大哥就是大哥,根本不上多铎的当。
  第三十七章 昏庸弘光
  曾洪是被裹挟的汉人,刘彦直没有过于难为这样的小人物,只是正颜厉色痛斥多铎一番,不但勒令其速速将穿越舱还来,还命他规劝多尔衮等满清首领,若不退出中原,早晚取他们首级。
  “我的口信就这些,你滚回去告诉多铎,一个字都不许更改。”刘彦直道。
  “是是是。”曾洪点头如捣蒜。
  这趟差使来的稀里糊涂,多铎在撤离前忽然想到给妖人留个口信,他不舍得派手下满人,于是随便挑了个汉人俘虏,会讲故事的曾洪是多铎唯一能记住的人,就他了。
  于是曾洪成了多铎的信使,他不得不从,因为妻儿老小还在清军营中,他一人跑了,全家的命都保不住,于是他在原地等到了明军的斥候,蒙着眼睛被带回城,见到了曾在翠微山顶痛宰清军的仙人,胆战心惊也没敢多说,好歹传达了口信,曾洪松了口气,急着想走。
  “既然来了,就多住两天,我有话问你。”刘彦直却不放他走,让人将曾洪带进馆驿,好吃好喝招呼着。
  曾洪在俘虏营中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猪狗食,忽然住进了近江府馆驿,所见之人尽是大明衣冠,吃的是四个碟子四个碗精细的小菜饭,房间里挂着梅兰竹菊的水墨画,触景生情让他唏嘘不已,老泪纵横。
  傍晚时分,有人叩门,曾洪上前开门,顿时眼前一亮,竟然是一绝色女子!一时间老秀才脑海里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难道传说中的狐仙来找自己了?
  那女子道了万福,自称平西伯夫人陈圆圆,曾洪的脑子再次轰的一下,将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主角就在眼前!他有心想怒斥对方,但是转念一想,如此娇滴滴的绝代佳人,换了自己恐怕也要学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哩。
  陈圆圆找曾洪是想打听一下吴三桂的境况,曾洪多少听说了一些,便说大将军安然无恙,已经随豫王爷退兵了。
  “这里有一封书信,你拿去交给吴将军,他自会重重赏你。”陈圆圆取出一封信,又摸出一枚金钗,曾洪推辞一番还是收下了。
  次日,穿越小组召见曾洪,向他打听了清军大营内各种细节,曾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一个奴隶不可能接触到核心机密,也不懂得行军作战,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所说的只是汉人俘虏们的悲惨境遇而已。
  “曾洪,你希望谁赢,大明还是大清?”刘彦直提出一个很诛心的问题。
  曾洪很狡黠的回答说:“仙人帮哪边,哪边就赢。”
  刘彦直怒道:“你抖什么机灵,怎么想的怎么答。”
  曾洪张口结舌,这个问题本该很容易回答,身为汉人,当然希望大明胜利,但是崇祯爷在的时候,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明朝的军队保不住百姓的安宁,清军几次杀进关内掠走大批百姓,又到处闹土匪,闯贼把京师都攻破了,别说平头百姓了,就连王公大臣们都无法保证妻儿老小的安全,乱世的人,不如太平时的狗啊。
  大清虽是异族,但兵强马壮,打下一处,太平一处,若是天下都归了大清,岂不是不用再打仗?
  曾洪不敢再想下去,他以前从没思考过这么复杂的问题,今天深思之后,被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吓坏了。
  “说不出来也罢,你且回去吧。”刘彦直道。
  曾洪诺诺连声,离开馆驿,方承龙手下的探马用黑布蒙了他的眼睛,带出城去在荒郊野外放了,探马骑士们纵马扬鞭而去,只留下一头瘦驴,一个猥琐的老头。
  清军已经撤退到百里之外,曾洪想逃跑还是有机会的,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踏上了回营的道路,他已经剃了发,无法在南明讨生活,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生,回到清军控制区域也无法谋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去吴三桂的大营,帮陈圆圆送信,说不定吴将军一高兴,真赏自己几两银子呢。
  寒风萧瑟中,瘦驴驮着老秀才一路向北去了。
  ……
  应天府本是大明留都,北京沦陷之后,群臣拥立福王朱由菘为帝,在应天府登基,南京成了货真价实的京师,这里本来就设有朝廷六部,本来只是北京六部的备份,现在也升级为正式版本,这两天兵部衙门尤其忙碌,前线战报一封接着一封,把现任兵部尚书马士英搞得都快疯了。
  第一份战报是说清军大举南下,豫亲王多铎率领十万大军直逼近江,对此马士英倒是并不在意,清军早晚都要南下的,正如武昌的左良玉迟早都要率军东进清君侧一样,虱子多了不愁,天塌下来,有江北四镇总兵和史可法顶着呢。
  江北四镇是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四位总兵,麾下总兵力也有二十多万,他们四个是拥戴福王朱由菘登基的元勋,所以势必力保弘光朝廷,至于史可法,他虽然不待见福王,但事已至此,捏着鼻子也得抵御清军。
  所以当第一份战报来的时候,马士英根本没呈给皇帝,自己就消化了,但是一不拨军饷,二不派援兵,他手头也没兵可派,国库里的钱捉襟见肘,皇帝要大肆扩展后宫,在江南搜刮秀女,修缮皇宫,六部官员要发俸禄,都是花钱的窟窿,哪有银子做军饷。
  第二封战报把马士英吓到了,这封战报是刘良佐的人送来的,说刘总兵坚持抗清,被与满清暗通款曲的近江豪门方家诱杀了!
  马士英乱了阵脚,刘良佐死了,近江降了,防线就缺了一个大口子,这可如何是好!好在第三封战报及时到了,和上一封内容截然相反,说刘良佐意欲降清,被忠良诛杀,清军兵临城下,近江危在旦夕。
  虽然搞不清楚真相,但马士英宁可相信后面一封是真实的,至少他不用派兵去堵近江防线的窟窿了。
  紧跟着,捷报来了,近江义勇竟然将吴三桂的大军杀退了,随同战报送来的还有满满十大筐的首级,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脑袋,马士英让军中和清兵交过手的人来辨认,确实是剃了很久的脑袋,不是刚剃的头拿来冒功的。
  马士英大喜,带着首级觐见皇上,弘光帝朱由菘是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也就是那个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煮了吃的朱由菘的世子,崇祯皇帝殉国,大明不可一日无主,太祖爷的子孙遍天下,按说轮不到朱由菘这个痴肥的夯货来当皇帝,但是他碰上了狗屎运,江北四镇军阀贪图拥立之功支持他当皇帝,东林党人在武力面前只得屈服。
  朱由菘登基之后的行动证明他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横征暴敛,贪图享受,丝毫不管军国大事,弘光朝廷的重臣们也都只顾着捞,内忧外患,充耳不闻,过一天算一天。
  马士英请见皇帝,朱由菘很不情愿的在武英殿召见,看到一筐筐血淋淋的人头,皇帝用龙袍的袖子遮住了鼻子,露出厌恶的神情,大太监卢九德道:“马大人,赶紧把人头撤了,仔细熏到万岁。”
  “万岁,近江大捷,斩首二百级。”马士英呈上战报,皇帝看也不看,打了个哈欠道:“才二百级,这算什么大捷。”
  马士英碰了个没趣,又将刘良佐降清被杀一事奏明,这下朱由菘怒了,刘良佐是拥戴他登基的功臣,谁敢杀他就是对皇帝的正统性有怀疑。
  皇帝勃然大怒,下旨要拿问首恶,为刘良佐报仇,马士英哭笑不得,皇帝也太任性了,前线刚打了胜仗就要拿问带兵的将官,如此倒行逆施,连他都看不下去了。
  朱由菘脾气上来,不管不顾,马士英自有他的办法,阳奉阴违,一个拖字诀,等清兵退了再说呗。
  紧跟着又有战报到,称义勇夜袭敌营,杀敌无数,清军粮草被焚,退走百里,近江之围已解,义勇首领方承斌为众将请功,特地提到了四位异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能驾云飞天,御剑斩敌……
  马士英连夜进宫,向皇帝禀明此事,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不说犒赏三军吧,好歹封几个虚衔下去。
  这回朱由菘挺感兴趣的,坐在龙椅上亲自看了战报,手托着下巴,忽然嘿嘿笑了,问道:“爱卿,仙女是怎么回事?”
  马士英暗道不好,战报里提到三男一女四位异人,方承斌卖弄文采,将那女子形容的花容月貌,气质清雅,没想到勾起了皇帝的兴趣,这下可麻烦了。
  朱由菘从宝座上下来,二百多斤的巨躯走起路来都在晃悠,两个宫女吃力地搀扶着他,皇帝踱了几步就气喘吁吁,两眼依旧放光。
  “传旨,召那姓关的仙女入宫,朕要品尝一下……不,朕要封她为妃,不,贵妃,另外三个仙人也一并召来,朕封他们为国师,还有那个谁,方承斌是吧,哼,擅自杀我大将,派有司拿了,押解进京,交三法司严惩,其余人等,按律处置。”
  马士英道:“万岁,近江刚打了胜仗,这么处置怕是要寒了将士们的心。”
  朱由菘道:“一码归一码,打仗是他们分内的事,难不成他们为朕打仗?笑话,他们是为自己打仗罢了,朕要是不处置方承斌为刘良佐报仇,那天下人岂不是要笑话朕是忘恩负义的皇帝。”
  马士英懒得和皇帝争辩,反正方承斌这个不识趣的家伙没给自己送什么金珠细软,自己凭什么为他说话。
  于是乎,钦差队伍从南京出发了,带着皇帝的圣旨直奔近江。
  第三十八章 杀机四伏的晚宴
  清晨,近江北城墙,一名小旗扶着火铳蜷缩在垛口下,他刚打了个盹,起身伸个懒腰,忽然愣住了,放眼望去,城门的荒野上,弥漫的晨雾中似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是军队,数不清的军队在雾霭中列队,清军又杀回来了。
  小旗举起火铳朝天放了一响,整个北门上的守军全被惊醒,一边乱糟糟的进入战位,一边飞马禀告负责北门防御的方承龙将军,不大工夫,方承龙带着一队人马赶到,急匆匆上了敌楼,拿起千里镜望过去,此时晨雾正好散尽,千里镜里看到的俱是明军衣甲,牙门旗上一个大大的“高”字。
  这些人马是驻守徐、泗二州的总兵高杰的部队,想必是朝廷派来的援军姗姗来迟,说起高杰,本是闯贼出身,后来归顺朝廷,一路升为总兵,拥戴朱由菘有他的功劳,论人品比刘良佐略强一些,至少不会降清,但骨子里的土匪脾气改不了,麾下士卒比土匪好坏,去年朝廷让高杰驻防扬州,可扬州百姓士绅拒绝高军入城,高杰竟然率军攻打扬州,打了三天没打下来,在史可法的斡旋下才退去,高军的恶名可见一斑,若是让他们进了近江,岂不是比多铎还糟糕。
  一骑飞奔至城下,手持高杰的将令,命城头上的守军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兴平伯大人入城。
  方承龙趴在垛口上大声回答:“请高总兵在城外扎营,城内地方小,住不下许多人马,稍待我等自会奉上牛羊美酒犒劳大军。”
  那骑兵大怒:“呔!我们星夜驰援,尔等居然不放我们进城,这大冬天的住在野地里你试试!”
  “没有将令,不敢擅自开门。”方承龙就是不吐口,高军入城就是一场浩劫,一个月前刘良佐的军队进驻近江就证明了这一点,谁也不会重蹈覆辙,让百姓受二茬苦。
  一刻钟后,高杰亲自来到城下,戴缠鬃大帽,外罩蟒袍,身畔围着一帮骄兵悍将,冲着城头喝骂不止,方承龙充耳不闻,只要高军攻城,滚木礌石等着他们。
  高杰一摆手,城下顿时安静,他仰头问道:“你是何人?”
  方承龙通报了姓名,高杰道:“可是你杀了刘良佐那厮?”
  方承龙道:“刘良佐叛明降清,死有余辜。”
  高杰点点头:“后生可畏。”拨马便走。
  方承龙以为高杰要攻城,命令士卒将火铳上的火绒点着,随时准备还击,可是等了半天,高军竟然安营扎寨了。
  城内总兵衙门,方承斌听说高杰大军赶到,也是左右为难,放高军进城,就是一场荼毒,不放吧,清军再至如何是好,忽然水东门守军来报,说是发现了东来的官船。
  方承斌大喜,带人赶到东门,站在敌楼上眺望远方,淮江上有三艘官船逆流而上,旌旗招展,船头赫然插着天子符节。
  “是钦差,南京来的钦差大人到了。”方承斌终于松了口气,他不想放高杰进城,但也不愿撕破脸皮,两下里缺一个中间人,代表朝廷的钦差就是最好的中间人。
  官船上的钦差是弘光帝身旁的红人总管太监卢九德,卢九德本是北京的太监,有过多次监军的经历,也算是朝廷里见过阵仗的人,摆平区区近江义勇,易如反掌。
  钦差座船抵达东水关,闸门大开,放船只入城,方承斌在码头迎候钦差,三拜九叩,礼节隆重,卢九德头戴纱帽暖耳,身穿大红蟒衣,气派非凡,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随行的是一百名锦衣卫,都戴八瓣帽盔,盔顶插蓝绢旗,穿圆领对襟布面罩甲,佩绣春刀,威风凛凛,趾高气扬。
  卢九德没有钦差的骄横,反而对方承斌非常客气,温言抚慰一番,双方上了轿子,来到总兵衙署叙话,一番寒暄后,方承斌提出请卢九德斡旋高杰事宜。
  “方大人,高总兵千里迢迢驰援近江,您不放他进城,以他的暴脾气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给朝廷,给万岁添堵,可是他手底下那些儿郎也太调皮了些,真进了近江,百姓可就遭殃了,要不这样,您看咱家的面子,放高总兵进城,就带随身亲兵,可好?”卢九德一口北京官话,听起来很悦耳,人笑眯眯的,可亲的很。
  方承斌思忖再三,终于答应,只是在亲兵数量上不好控制,好说歹说,最终确定允许高杰带一千人马入城。
  “这就对了嘛。”卢九德眯缝起眼睛来,嘴角勾勒出一丝人畜无害的笑容。
  ……
  高总兵也给卢九德面子,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件,只带了一千名亲兵入城,进入北门的时候,义勇们非常紧张,弓上弦刀出鞘,随时防备高军抢门,可是高杰并未那样铤而走险,一千亲兵连盔甲都没穿,说说笑笑进了城门,让方承龙白捏了一把汗。
  方承斌将总兵衙门让给卢九德下榻,城内就没了其他合适的地方供高总兵歇马,总不能将方府让出来吧,于是乎他派三弟来请四位异人腾地方,刘彦直等人倒也配合,搬到城里客栈居住,把馆驿让给了高杰和他的亲兵们。
  党爱国得知高杰大军已到,有些惊愕:“这家伙来了,那可有点麻烦。”
  方承龙道:“高杰专横跋扈,尤甚刘良佐,他若是常驻近江,大哥的麻烦是有点大。”
  党爱国道:“高杰进城,决无好事,三公子务必当心。”
  方承龙一躬到底:“谨记在心。”
  待三公子走后,党爱国对同伴们说:“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历史因为我们的到来发生了改变,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吴三桂此时应该和李自成交战,而不是跟随多铎南征,还有高杰,他应该死在河南总兵许定国手上,而不是方承斌手里。”
  姬宇乾道:“你怎么断定高杰会死在近江。”
  党爱国道:“一山不容二虎,明摆着的事情。”
  刘彦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钦差和高总兵舟车劳顿,先行歇息,方承斌设了晚宴款待他们,圣旨也将会在晚宴后宣读,大致内容卢九德已经稍微透露了一些,方承斌起码有一个兵部侍郎的头衔,其他将令各有封赏,最低的也是参将。
  方承斌心中大定,兵部侍郎是正三品,完全可以压得住高杰,一股感恩的心情充斥着他的内心,都说弘光帝昏庸,但是看起来皇帝做事还是很公道的嘛。
  钦差驾到,近江城上下欢欣鼓舞,方承斌安排了十辆大车的酒肉送到高杰军中慰劳,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减弱了许多,义勇们紧绷着的心终于松弛下来,方大人并未厚此薄彼,也拿出银两酒肉来犒劳大伙儿,城头上到处都在炖肉,香味四溢。
  傍晚时分,总兵衙署张灯结彩,这里的防务由锦衣卫接管,南京锦衣卫是朱由菘重新建立的,由军中精壮士卒充当,小旗们换上了大红色的飞鱼服,手扶绣春刀,站在卢九德身旁,大门二门都站着手持长兵器的卫兵,高杰和方承斌只带了随身的二三十名亲兵,大家都没穿盔甲,只着战袍,配短兵。
  近江义勇方面,数得着的大将基本上都出席了,唯有方承龙例外,方承斌存了私心,在战报上故意隐瞒了三弟的功劳,怕老三在钦差面前失态,故意不让他出席晚宴,还找了个由头,让他带兵在城中巡逻以备万一。
  “三弟,高杰那一千亲兵你可盯紧点。”方承斌这样交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