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八十年代嫁屠户>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18节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18节

  至于收的礼自然也是她这个当家做主的婆婆拿着。
  最妙的是没有人能说出她毛兰花一句不是来。
  越想毛兰花越是心花怒放,看侄女也顺眼多了。
  这十多年毛兰花没少想法子收拾赵军,可随着他性子越来越古怪,她是一点办法没有, 还吃了不少暗亏。
  如今好了,等侄女嫁进来,赵军这一辈子就到头了,她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赵军不是死鸭子嘴硬一直不喊自己妈吗,想起小时候她烧火棍都打断好些根,也没让他在外人面前装个样子, 毛兰花就恨得牙痒痒的。
  那时候她跟着赵大强住在下湾村,一个村的人都不待见她,因为继子,她遭了多少闲话和白眼。
  如今好了,他不改口,他媳妇是自己嫡亲的侄女,总会改口。
  毛兰花不止想到了要让侄女当着众人面亲亲热热地喊她妈,还想到了以后侄女生的孩子首先得教会他们喊奶奶。
  就不信这样几年磨下去赵军还不改口,等磨到赵军改口了,毛兰花一定要亲自去那女人的坟头去告知一声。
  如此想着,毛兰花是走路生风,她的赶紧回去列个章程出来,婚礼需要采买的东西也得列出来,早点让赵军从镇上买了带回来。
  这些时赵军自然就不知道了,他第二天也没回上湾村。
  虽然猜到了一些毛兰花要采取的动作,可到底没有亲耳听到,和姚晴天商量着还是摸摸清楚心里有底。
  赵军没有回去赵家,倒是姚晴天在晚饭前嘀咕了两句,然后姚母在吃晚饭的时候交代了媳妇夏小雨一件事。
  赵家如今在上湾村,姚家不好特地跑一趟喊准女婿来家里走动,但是夏小雨和赵明在一所学校任教,两人每天都会在办公室碰头。
  姚母交代夏小雨的事便是让她带话给赵明,让赵明得空来家里吃顿饭。
  五谷小学在前湾村,也就是毛兰花娘家那个村里,五谷乡七个村的孩子都在这个小学上课,一个年级一个班,五个年级加起来约有四百学生。
  小学一共九名老师,二女七男,都在一间门办公室,除了赵明和一位女老师其余都是已婚已育,且大多是四五十朝上的年龄。
  学校还有一个看门老头,中午会给几个家里比较远的老师烧顿饭,每个老师每月交块钱伙食费。
  赵明家离学校不算远,不过他一向是在学校吃午饭,吃完午饭会窝在学校的图书室里整理图书。
  乡村小学的图书室其实就一间门小房子几排书架,书籍也就两百来本,都是城镇学校淘汰下来和几名老师捐献出来的,其实也不对学生开放借阅,更多的是个摆设。
  也是作为一所学校比较高档的配置,常丰镇下设十一所乡村小学如今还只有五谷小学和另一所临近镇子的小学设有图书室。
  这所图书室便是由赵明管理着,倒是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
  夏小雨便是在图书室里找到了赵明。
  “赵老师就是勤奋,一得空就来图书室钻研学习,瞧瞧,这书架都擦得一尘不染,比我家条柜干净不知道多少。”
  赵明见了便站起来,合上做笔记的书本,很有涵养地喊了声:“嫂。”
  农村习俗是男方双方上门礼过了就改口,当然也有那脸皮薄的姑娘等婚后才改口,姚晴天上辈子便是等婚后再改口,赵明却是早早改口了,如此倒有些衬托姚晴天小家子气。
  因着这事毛兰花觉得跌了面子没少揪着折腾姚晴天。
  夏小雨却也并不喜欢人喊她嫂,在外她只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不是姚家儿媳。
  “诶,这是在学校,喊我夏老师就行了。”
  夏小雨说着在赵明对面坐下来,图书室里只有一张长课桌,赵明拿来做办公桌了。
  夏小雨坐下来后,饶有兴趣地伸手去拿赵明刚才合上的书,笑着问道:“看什么书呢?”
  赵明也坐了下来,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也不像农村人那样总喜欢将袖子挽得高高的,书生味很足。
  两人面对面坐着聊了几句,夏小雨越凑越近,孤男寡女的赵明觉得不太妥当便站起来装着去倒水。
  然后歉然一笑:“好像没水了,我去办公室倒些。”
  夏小雨脸色有些难看,她也是看那些男老师好像挺吃小吴老师这套,才想着学学。
  这群老师中她好歹和赵明有些渊源,再说整个学校也只有赵明年轻有为,其他都四五十的老头,夏小雨也不乐意和他们说话,不想赵明居然这样下她的面子。
  夏小雨有些急促地站起来,讪讪表明来意:“赵老师,是这样的,我婆母说前两天中秋节你家里破费了,当时忙也没顾得上,让你有时间门去家里吃顿饭。”
  赵明听了客气回了两句:“都是应该的,等我得空肯定去看看爸妈。”
  心里却嗤之以鼻,说什么让去吃饭,不过是嘴上说得好听罢了,这时节菜园子里都没个像样菜了,不是冬瓜就是南瓜。
  现在正农忙,所以吃饭是假,让他去下地干活才是真。
  看样子躲是躲不过去了,赵明面上依然如沐春风握着水杯的手越握越紧。
  五月他帮着姚家收割油菜种棉花红薯,六月最热的时候姚家让他去挖地下肥料,现在大概想拉他去摘棉花挖红薯,都是累的要死的活。
  等赵明回到家,知道赵军和毛婷婷的婚事细节都敲得差不多时,突然发现赵军什么礼节都不用过,丈母娘家地里的活也不用他去干。
  毛家根本没打算喊赵军去干活,一者毛家年轻的一辈都没有成家生孩,分得的土地不多,最重要的是毛家和那些人家土地夹杂在一块,这新女婿去了万一一不小心听到什么闲话,煮熟的鸭子飞了怎么办?
  正好赵军镇上有工作,所以毛家索性做个好人,不喊赵军去丈人家表现了,反正等成亲后有大把的日子可以表现。
  赵明听了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有了思量。
  几天后,赵军回来时,发现毛兰花不止给他定下了亲事甚至连婚礼细节都安排妥当了。
  事情已经都朝着他和姚晴天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是好事,可赵军也不能就这样由着他们安排,这太不符合他的性子,也让毛兰花过得太舒坦了。
  他拿着采买单子一件件挑事:
  “这聘礼单子怎么回事,毛家那边是手表,姚家却要自行车?
  自行车比手表票难弄多了,也贵上许多,一辆自行车都够买两块手表了。我顶多只能弄到手表票,姚家那边的自行车票,你们执意要出就自己去张罗,钱也自己出。”
  毛兰花心里骂赵军一对上钱就抠得要死,那些东西就自行车值钱,他们准备了票,彩礼也给了,姚家还能不买辆自行车陪嫁,到时候她家赵明去学校也方便。
  可赵军就是撂担子了,他不弄来自行车票,拿什么买?
  不过哪怕心里一直骂天骂地,毛兰花脸上却一丝都不表现出来:“那就都买手表吧,你们亲兄弟,不能差太多。”
  赵军还是不同意:
  “那我也只准备一块,我就娶一个媳妇,凭什么什么东西都要我准备?
  再说赵明又不是像我似的没爹没娘管,什么都要自己出。”
  赵军这话是将他亲爹直接说死了是吧,毛兰花气结,但是她告诉自己要心平气和,要顺着他来,不能吵不能骂。
  毛兰花又一想,一块就一块吧,到时候送礼节去女方家,东西都得经她的手,她将手表塞到姚家聘礼竹篓里,姚家自然会陪嫁回来,最后还是给赵明。
  赵明是老师,有个手表显身份。
  反正她侄女那边也不能说什么,等婚事成了,赵军闹又如何,到时候她再来一条条骂,将今天的火都翻出来喷发。
  后面毛兰花没敢让赵军继续说,她抢占话语权说:
  “你这边因为你年纪大了等不了,婚事有些赶,什么礼节都没有走,所以聘礼准备的东西要多些,也是一次补足礼节的意思。
  这都是应该的,不能有意见吧?”
  毛兰花指的是婚礼那天和前天送去女方家辞家礼所需要的各色糕点、糖果和酒水鱼肉,当然条件好的还会准备布料、被面之类的。
  总算赵军赞同地点了点头,脸上还有些得意的神色:
  “我是大哥,排在前面的,这些东西准备多些脸上也好看。送礼的箩筐我到时候全买新的回来,六个担,挑起来也排场。”
  然后看到赵明,难得心情好地大方一回:“买八个好了,到时候分一担子给赵明。”
  一副施舍的口吻,毛兰花听了脸上笑呵呵,心里却想着,到时候我将两家东西互换一下,大头还是我儿子的,气死你丫的!
  聘礼的事说完又说起准女婿到丈母娘家下地干活的事。
  赵明说得非常在理:
  “小学在前湾村,我抽空很快就能走过去毛家地里帮大哥干活,大哥呢,你从镇上回来正好要经过下湾村姚家,这样我们俩换着做,省时省力。”
  赵明觉得他这说法简直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前湾村、上湾村、下湾村在一条南北走向的直线上,而镇上在下湾村更北边的方向,他如此安排两人都能节省不少时间门。
  关键是毛家就几亩地,他大外公也不至于让他一个老师去下地,做做样子就行了。
  毛家他表舅都得夸他做的好,毕竟他们暂时还不想在前湾村看到赵军这个准女婿。
  赵军却觉得不好:
  “我这亲事定的匆忙不去好好表现一番说得过去吗?再说姚家应该是想看看他们亲女婿,干不干活也是其次,我去也没有什么用啊。”
  赵明心里呵呵,姚家地多,你去怎么可能没用?说不定挖好的红薯就等着你去扛!反正你力气大,一扇一百四五十斤的猪肉都能扛着跑的人合该就是干苦力的命。
  赵明笑着说:“等成亲后我常带晴天回去看看就是了。”
  又不是儿子,谁会真想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婿,
  不过想他去干活吧,反正过了今年姚晴天娶进门以后再去姚家就上门是客了,不需要再下地。
  最后自然是赵军被赵明说服了,连着几天,赵军都在下午早早从镇上赶回来去姚家地里干活。
  下湾村哪有人不认识赵军的,一时见了还以为自己记错了,和姚家闺女定亲的不是做老师的赵明而是杀猪卖肉的赵军。
  姚母只得尴尬地解释着,说是亲家见他们有些忙不过来,让亲家大哥来帮帮忙。
  不说姚家其他人,姚母到底是对赵明这个女婿颇有了几分微词,从赵明最近的表现看来,他似乎对晴天过分地不上心。
  中秋节中午去了外婆家她没话说,可晚上是不是应该来一趟?
  两家也没隔山隔水不是?
  她当初让小儿媳去喊赵明来家里吃饭时的确没多想,可他人不来,让他大哥来,说是替他帮岳家干活,这话说得就有些难听了。
  准女婿在婚前得帮岳家干活这习俗又不是姚家首创的,赵明这么一说,姚家成了什么?压榨还是剥削者。
  可这两个月的确太忙了,自从秋收,姚家所有人都在地里吃中饭,女儿也不得不又接过洗全家人衣服的担子,赵军的到来也的确帮了大忙。
  姚母虽然心里存了气,却也不会这个时候跑到上湾村找赵家。
  赵军力气大,倒也不用他下地,不过是一趟趟帮着他们把采收上的棉花、粮食从地头运到家里,这样天黑后累了一天的姚家人只要直接空手回来吃饭就行了。
  就这样,赵军拉一趟粮食作物回来就光明正大坐在姚家堂屋里,喝着姚家闺女准备的各种凉茶、点心。
  姚晴天还时常偷偷背着几个侄子侄女给赵军塞点她给孩子们制作的点心零嘴,赵军也弄到了手表票,问了姚晴天喜欢的牌子和款式,下了定金就等着过几天去拿了。
  这年月镇上买肉都需要票的,当然除了偶尔发放一些特供的,否则没有票买肉就比较贵,这也是农村人很少吃肉的原因,城里人吃商品粮,定期有肉票发放,农村人没有票,除了自家杀猪就只能买高价的肉。
  正因为如此,虽然如今发展经济,可以自由做买卖,镇上村里却还没有别的肉铺。
  而赵军负责整个肉联厂生猪屠宰也管着镇上唯一的肉铺,他想换各种票轻而易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