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大宋燕王> 第137章 论定回易

第137章 论定回易

  福宁殿内。
  红炉旁,赵构斜卧,手拿一本书册,看的兴起。
  近侍看看赵构的脸色,见他神色轻松,便道:“官家,这几篇论对在学子中流传广泛,风头无两,不知官家觉得如何?”
  赵构随口道:“都有文采,但作为策论,只是勉强中上,并不算优等。”
  近侍笑道:“官家说的是。这些都是学子们当场论策时所作,前后不过半个时辰,若是能让他们重新论来,当能更加精彩。”
  赵构忽然有了兴趣:“当场所作?”
  近侍笑道:“正是。我也是听我家四郎提起的,太学九月十月在休息日,为明年开科做准备,举行了几次辩议,这论策辩议就是其中一项,一个题目两人当场破题辩议,听四郎说他当时去看了,十分精彩,我就让他找来了这本记录那次辩议的书。”
  赵构听后连道几声“不错”。
  之后又问道:“这后面两篇有三人辩议,还有四人辩议,又是怎么回事?”
  近侍道:“一个题目双方同时破题,难免就有破题立意相同的时候,就不得不加人辩议。”
  赵构点头道:“当此用人之时,太学能培养如此之多的优秀人才,理当嘉奖。”
  近侍问道:“替官家分忧,是该嘉奖,官家想如何嘉奖?”
  赵构想了想道:“参与辩议的学生每人赐文房四宝一套,博士教授赐衣衫一件。”
  近侍答道:“是官家。”不过随即又道:“官家,这赏赐有些拿不出手吧。”
  赵构道:“府库不丰,到处都要用钱,等他们明年真榜上有名,再赏赐不迟。”
  近侍只得应一声。
  赵构忽而又道:“对了,这策论之议,你看了没有?其中有一议,正是问策府库不丰。”
  近侍回道:“拿到书后,我粗略翻看了一下,看得不甚明白。既然能在学子中流传,想来应该不差。”
  赵构看着手里的书,道:“其他的暂且不说,这问策府库不丰之议,有四人辩议,一方说清丈田亩增府库,一方说海上回易丰府库,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清丈田亩之事,前几年户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在这江浙一带施行过,收效甚微。回易不知是不是真如这篇策论所说,两年便能有银钱千万贯,若真如此,倒不失为一个增加府库的办法。”
  近侍道:“官家总是为府库不丰忧心,要是真有赚钱的办法,就应该试试。”
  赵构道:“从这篇辩议看,坚持回易这方,言之凿凿,海船南下,可以去极西之地,那里也很富饶,大宋的丝绸瓷器在那里很受青睐,若真能出海一趟,指不定真能赚回钱来。”他很是心动,府库不丰,都不敢赏赐群臣。
  近侍道:“官家既然有心,便让公卿们议一议就是了,若真可行,便派人出海一趟去看看。”
  赵构道:“不妥,农耕乃国之所重,满朝公卿,未曾听说有谁懂得回易,更不用说去南洋,去极西之地。去年安南前来觐见,进献的大象还在御园养着,听闻从安南到临安他们走了一年,路途艰难,满朝公卿别说去安南,连问都不想多问一句。安南以前还属中原统属,太祖太宗一心为收复燕云,无心南顾,安南也已独立称国。回易之事知会公卿,怕是多有阻扰。”
  近侍道:“官家说的是,中原地大物博,想那南方烟瘴蛮荒,应该也没有多少财富,况且路途遥远,出海一趟花费也应该不小,公卿们不解官家之忧,不支持也正常。”
  赵构又想了想:“你去私下打探一下,回易是否真能赚钱,若能赚钱,便出海一趟。”
  近侍应一声“是”。
  赵构又道:“这两个在策论辩议中,建议远洋回易的学子未署姓名来历,你也打探也一下,找到他们。”
  近侍问道:“府库不丰,四人辩议这场吗?”
  赵构道:“对就是这场,四人辩议,两人有姓名,太学生秦淼,太学生沈缙,另外两人却只写了学子甲,学子乙,找到他们,或有用处。”
  近侍道:“是,官家。我明天一早亲自去办。”
  赵构道:“嗯,暂时不要透露风声。”
  近侍道:“官家放心,我会小心的。”
  十日之后。
  福宁殿内。
  赵构与近侍,俱在红炉旁。
  近侍在一旁道:“官家,时间仓促,回易之事,我打听到一些消息,泉州海港每年出海的海船不少,多去高丽和倭国,来去一趟少则三月,多则半年,丝绸瓷器茶叶都是畅销货,连笔墨纸砚和书籍,在那边都能卖不少钱,倭国高丽多白银,那里也有名贵药材和奇珍,一艘商船回来一趟,所赚钱财不下十万贯,一般去回易,商船不会少于十艘,一趟确能赚钱百万贯。去南洋安南等地的也有,但路途较远,必须要在冬季顺风南下,来年夏天顺风回来才行,错过了季节,不好南下,也不好回来,但出去一趟,赚的更多。”
  赵构道:“看来那篇策议所言不差,一艘船去趟倭国和高丽,三五个月就能赚取十万贯,去南洋或更远的地方,赚的会肯定会更多,一艘船赚几十万贯都有可能,这么看来,一百艘船出海一趟赚取几千万贯,应该是没问题。既然田亩清丈不出多大的成效,那就试试回易吧。出海一趟,花费几何?”
  近侍道:“一艘两千料大船,要满载瓷器丝绸等货物,花费不少于五万贯,还有更大的船,三千料四千料,不过这种船用处不大,很少建造。去倭国高丽一趟,人员花费也不少,两千料大船搭载两百人左右,一来一去,费用也在两三千贯。如果去南洋等远处,人员花费会更高一些。要是百艘海船一起出海,花费当不低于六百万贯。”
  赵构沉默一会儿,才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快是十多个州府全年的赋税收入。”
  近侍道:“我觉得第一次去南洋做回易,没有必要出动百艘海船,至多五十艘就好了,先赚点钱回来,要是回易真的好做,下次再派一百艘海船不迟。”
  赵构笑道:“你说的对,钱花多了,就有人反对,那就五十艘吧。”
  近侍问道:“官家,这南洋回易路途艰险,谁会去做呢?”
  赵构道:“你觉得谁合适?”
  近侍道:“朝中公卿应当有人去过高丽或倭国,可派他们去南洋。”
  赵构却道:“不,是有人去过高丽或倭国,但那不是去做回易,真要让他们去南洋回易,肯定借故推辞。况且这回易所得要充盈府库,交给他们去做,不知道能回来多少。”
  近侍道:“不让公卿去,官家还能让谁去?”
  赵构笑道:“眼前不正好有合适人选吗?”
  近侍惊道:“官家三思,远洋回易,花费巨大,就是五十艘船,花费也在三百万贯上下了,让两个武学生去,大大不妥!”
  赵构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他们二人年纪尚轻,如何能担此大任?”
  近侍惊疑:“不是他们还能是谁?”忽而一愣,赶紧推脱道:“官家,我可不行啊,我都没出过海,我想陪在官家身边,好好服侍官家!”
  赵构道:“没有谁比你更合适了,回易之事你已经做过了解,几百万贯钱交给你,我也放心。我给你三百万贯钱,其他的你只管自己做主,我会告诉秦桧,让他好好配合你。不说十倍利润,你只要给我带回来五倍利润,便重重有赏!”
  近侍惊恐不安,连忙推辞:“官家,我不能胜任,还请官家另择他人吧。我从没做过回易,更不懂海上航行,五十艘船庞大无比,不说需要采购的货物,就是五十艘上的人员,就要上万人,我哪里管的过来。府库本就不丰,到处都要用钱,若是亏损,我担待不起。请官家另择贤能吧!”
  赵构道:“满朝文武,无人能替我分忧,府库不丰,百废不兴,当前正是用钱之时,这回易之事既能赚钱,自然要做。但这些钱财数额巨大,交给谁,我都不放心,你跟我也快二十年了,对你知根知底,你办事我放心,回易之事极为重要,我只想交给你办。就这么定了,不要再推辞。若不能替我分忧,你就出宫去吧。”
  近侍见赵构把话说的重,顿时惊愕,稍后回过神来,赶紧道:“官家既然如此相信我,我便豁出这条小命吧,若做不好回易,也没脸再回来见官家了。”
  赵构笑道:“不用说的这么悲壮,又不是让你亲自去划船,你选好懂的人,凡是让他们去办,你只要盯着货物,盯着银钱就好。不管要什么人,都随你调用,我会告诉秦桧,让他配合你,遇到麻烦直接找我,若真有人阻扰回易,就让他回家休养。”
  近侍谢道:“多谢官家把如此大任交给我,我一定尽心尽力,死而后已,不负官家重托!”
  赵构道:“那你即刻开始准备吧,先看看明年秋冬能不能出海,知道了跟我说一声。所需银钱到户部去支取,以三百万贯为限,明天我就知会秦桧。”
  近侍道:“官家放心,我会尽快安排。”
  赵构道:“好了,我要歇息了。”
  近侍服侍赵构睡下,灭了灯烛,退出寝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