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周师傅从菜场方向奔出来,跌跌撞撞地追着担架,嘴里头喊着:“小景,我的乖乖呀,你睁眼睛看看爸爸。”
  这样的话,从五大三粗的男人嘴里头出口,只叫人心酸。
  旁边人劝慰周师傅:“没事没事,孩子还能喘气,刚才刚撒了泡尿呢。”
  周师傅嘴里头恨着:“淹不死这小东西,又偷偷摸摸下水玩。”
  话虽然这样说,对着医生他又是可怜巴巴的表情,“医生,求你救救我家小景。”
  “嗐,救人的在那边,你还没跟人家道谢呢。”渡船值班室的阿姨伸手指着余秋他们的方向,“人家帮你把孩子救上来了,那个大夫还给你家孩子看病,小景才能喘气的。”
  周师傅扭过头,看向余秋等人。他张嘴巴想说什么,担架已经抬上了救护车。
  余秋喘了口出气,朝周师傅的方向点点头。
  救护车已经关上了车门,周师傅也跟着车走了。
  渡口办公室的值班阿姨抓了几只粽子过来,要塞给余秋跟何东胜:“老周现在顾不上这头,让我替他给你们道谢呢。回头他忙罢了,再带孩子亲自上门去。”
  何东胜赶紧摆手推辞:“哎哟,周师傅实在太客气了,谁见了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值班室的阿姨也笑:“我就说是好人有好报。他要是作怪不让你们拖垃圾,今儿不就没人救孩子了吗?吃吃吃,这粽子不错,里头还放的红枣呢。”
  “姑,我也要吃粽子。”先前趴在垃圾桶上获救的孩子也从船上跑下来,两眼巴巴看着阿姨。
  阿姨气得柳眉倒竖,伸手一把揪住小孩的耳朵:“吃你个鬼,哪个让你玩水呢,我打不死你变妖怪。”
  那小孩嗷嗷叫着,被一路揪着走。
  余秋看着好玩,忍不住笑了。她伸手撑着地要站起身,结果因为跪在地上的时间太久,猛然起身,眼前发黑,她差点儿摔倒。
  胡杨赶紧伸手扶了她一把,心惊胆战道:“余秋,你吓死我了。”
  刚才她直接把自己推到边上去,那个力气,真不像是从她瘦小的身体里头迸发出来的。
  小胡会计有点委屈:“我就是想给他控水来着。”
  余秋情绪过度紧张,又跪了太久,腿脚酸软,干脆毫无形象地一屁股坐在树荫下面,一边剥粽叶,一边等自己缓过来再说。
  胡杨还是想不通:“你为什么不给他控水呢?”
  他姑姑是医生,他也算学过点儿急救知识。从古到今,落水的人被揪上来,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控水呀。
  杨树湾的人还会将孩子倒扣在牛背上,让牛奔着往前跑。利用牛颠簸将孩子误吸的水控出来。
  余秋喘了口粗气,说话声音有些虚弱:“掉在水里头之后,气道受到刺激会自动关闭,肺里头吸进去的水非常有限,而这部分水基本上能够被人体自己吸收。你们控出来的是肚子里头也就是微吸进去的水,胃里头有什么东西跟呼吸毫无关系。”
  何东胜惊讶地看着她,她说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牛背控水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村里头好几个小孩就是这样被救活的。
  “第一,很可能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第二,牛背颠簸过程当中,起到了部分胸外按压的作用。”
  余秋知道从保证自己身份不泄露的安全角度来讲,她不应该跟人说这些。她甚至没办法解释这个观念究竟从哪儿学来的。
  可是她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又不允许她明明知道约定俗成的观念有错误,却不开口加以纠正。
  也许多一个人知道正确的办法,就能多挽救几条生命。
  夏天热,人们都爱下水游泳,尤其现在孩子放暑假,大人顾不上管,正是溺水的高发时节。
  以她在120工作朋友的接诊经验,很多未能获救的患者真正的死亡原因并非被救上来太迟,而是上岸后耽误了抢救。
  医学不断在发展,医务工作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也在不断前进,治疗指导意见每隔几年就会依据临床案例进行修正,急救方面尤甚。
  然而社会在相关急救培训方面却难以同步跟进,甚至连一些官方机构发布的急救指导都是错误的。
  到余秋穿越过来之前,不少地方编写的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教材仍然将控水作为溺水急救的第一步。游泳馆的救生员接受的培训也是如此。
  每次看到新闻里头有急救人员将孩子倒挂起来控水,余秋跟她的同事都心惊胆战。
  如果他们可以早点儿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办法,也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所以你认为控水是不必要的,第一步要做的是心肺复苏?”
  小贺正在树下喘气,听到一串叽里呱啦的外国话,顿时惊讶地抬起头。
  哈!灰头发蓝眼睛,大鼻子高的吓死人。嘿,居然来了个洋鬼子,是老毛子吗?还穿绿军装!
  余秋也有些稀奇,没想到现在县城里头居然还有外国人。穿过来之后,她还是头次听人说起英语,有种回到科室交班现场的感觉。
  省人医所有科室早晨大交班都用英语,为此常年被人诟病装逼过头。连国内的病人都没看清爽,搞什么走向国际呀?
  现在听到英语,她有种恍然如隔舍的感觉。
  太阳实在太大了,余秋被晒得头晕,她清了清嗓子,下意识的想要回答yes。
  小贺稀奇地喊出声:“洋鬼子!”
  嘿,他可认出来了陪着洋鬼子的人,革委会主任居然亲自陪同,这是什么大干部吗?
  哼!洋人老爷。
  “闭嘴!”革委会主任厉声呵斥口无遮拦的小贺,“这是外宾,这是严肃的外交任务。”
  陪在外国人身旁的男人扶了扶鼻梁上架着的黑框眼镜,赶紧开口将灰头发外宾的话翻译成中文,又补充说明:“我们在拍纪录片,这是非常重要的外交任务,你一定要提高觉悟,好好配合工作。”
  余秋愣了下,这才回过神来自己究竟身处何地。
  哦,没错,现在是1972年,中国外交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一年。为了破除外交困境,中美开始有了接触,好像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国家与在这一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有部颇为有名的纪录片《中国》,好像就是在1972年拍的。
  不知道他们要拍的这个纪录片是拍什么内容,这位导演又是何方神圣。应该不是那位意大利名导吧,他没必要说英语。
  余秋收回心神,朝他们点头:“对,没错。溺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既然这样,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解决主要矛盾。一旦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那么患者获救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胡杨下意识地拉了下余秋的胳膊,本能地紧张起来。
  这可是面对外国人,拍的还是纪录片。要是余秋说错话了,会不会被认为是损害国家形象,直接把她抓起来呀。
  外交无小事。
  余秋不清楚胡杨隐藏的担忧,她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暴露。
  隐藏在杨树湾还无所谓,毕竟现在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很正常。
  可要是出现在银幕上,那传播的力度就惊人了。不过没关系,这是外国人拍的纪录片,不出意外,国内绝对不可能上映。
  至于在国外怎么传播,那就跟她没关系了。国外又没有这个时代余秋的熟人。即便有,又怎么样呢?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来中国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再说全国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国外的熟人又凭什么认为她冒用了真正余秋的身份?
  等到改革开放了,人可以自由迁徙了,她再想办法获得合法身份吧。
  余秋按捺不住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的冲动。也许每个职业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人的寿命,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就是她的理想吧。
  如果通过这部纪录片,可以早点儿将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深入人心,她这个医生才干的有味儿呢。
  那革委会主任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上下打量余秋:“我们刚才听你说是大夫,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医院的医生啊?”
  余秋看他身上穿着的灰色列宁装,忍不住在心里头替他嫌热。
  看看这大太阳,她可真担心这位同志中暑啊。
  小秋大夫怀揣着一颗时刻为人民群众健康担忧的心,露出了个标准的笑容:“我叫余秋,是杨树湾的赤脚大夫。”
  “没错。”何东胜站出来为余秋背书,“小秋大夫是伟大的领袖派到我们杨树湾的好医生。她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贫下中农都欢迎她感谢她,感谢伟大的领袖。”
  ※※※※※※※※※※※※※※※※※※※※
  跟大家道个歉,纠正24章的错误。按照最新的溺水急救指南,并不推荐首先利用海姆立刻急救法清除呼吸道中的水。理论认为它的使用在最初的复苏期间延误通气时间并延长低氧血症。
  是阿金的知识更新没跟上,24章的错误我已经修改掉了。为此阿金被扣掉了100个月石。以后有错别字,大家也忍忍吧。因为第2次修改要控200个月石,再后面每次就扣10个晋江币。大概以后作者需要充钱码字吧。原创作者估计是最卑微的人群,没有之一了。每月按时交税,也没见谁维护我们的权益。
  桶在水上漂
  拍纪录片的外国人走了老远之后,小贺还好奇地伸脖子张望, 直到完全看不到人家的背影了, 他才意犹未尽地收回快要脱出眼眶的眼珠子。
  嘿,洋鬼子, 真是洋鬼子啊。稀奇喽, 现在洋鬼子也来了,县革委会主任都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不打倒帝国主义了?不是说好要将革命的红旗插满全世界的嘛。
  呀,这个洋鬼子长得可真有趣,跟以前住在他外公外婆家巷子里头的老毛子长得简直一模一样。
  那个老毛子听说还是个白俄贵族, 从苏修逃过来的。中苏关系好的时候, 老毛子可吃香了, 靠着教俄文,日子过得顶呱呱。他还吃过老毛子给的糖呢。呀, 那个时候年纪小,不知道要提防苏修。
  后来老毛子就不行啦, 苏联专家都全撤走了,没人找他学俄文。嗜酒如命的老毛子只得偷酒喝,结果跌进酒桶里头淹死了。客死他乡, 大家不想里通外国,也不知道最后到底谁给他收的尸。
  胡杨满脸严肃, 盯着外国人离开的方向小声嘀咕了句:“大环境要变了。”
  余秋生怕这孩子嘴上没把门,对着谁都说心里话。她赶紧将剥好的粽子塞进他嘴巴里头:“趁热吃吧, 凉了糯米会变硬, 口感就不好了。”
  胡杨赶紧脑袋往后倾, 嗷嗷叫着拒绝:“你吃吧。”
  这是周师傅拿给自己儿子救命恩人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小贺也认真地点头:“你吃,这不算拿群众的针线。”
  啊,粽子可真香,蜜枣的甜味儿都在空气中蔓延。他赶紧往自己嘴里塞了个芋头,像是说服自己一般强调,“你吃,你吃了还能长个子。”
  余秋忍不住在心中翻了个白眼,算了,姐还是原谅小孩子,尤其是中二期的少年。
  船头响起惊呼声,成根大爹焦急地喊:“桶桶桶。”
  原来余秋刚才那神来一笔割断了渔网,是让小孩可以够着木桶捞回了自己的小命。可是渔网也破了个大窟窿。
  先前船停在岸边风平浪静的,还显不出这大口子的威力。现在有渡船靠岸,河水上下起伏,立刻震荡着垃圾桶们集体离家出走。
  何东胜跟小贺身上的衣服还没干,就又重新跳回水里头追逐顺流而下的木桶。渡船上的乘客也伸出手,大声嚷嚷着指点木桶逃窜的方向。
  一时间,余秋觉得自己身处高速公路生猪逃亡现场。
  胡杨反应过来,也要脱了衣服下河去。
  渡口值班室的阿姨抓着一大盘缆绳过来,焦急地冲胡杨喊:“别下去,用绳子栓住就好。”
  绳子的一头系着救生圈,被她远远地甩出去,足足抛了十几米远,看得余秋目瞪口呆。
  何东胜伸手够住救生圈,不用人喊,就抓着绳子去套木桶。然后阿姨手往回拽,木桶就乖乖地被拖上岸。
  余秋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豪杰啊,果然高手在民间,处处都藏龙卧虎。
  载客的渡船在渡口放下乘客后也没停歇,直接往下游开,用船身挡住试图朝更远地方逃窜的木桶。
  渡船上的救生筏放下水了,两个水手一人划船,一人打捞木桶,河面上好不热闹。
  河岸边同样沸反盈天。七月天的骄阳似火也阻挡不了人们凑热闹的热情,不少人直接端着饭碗跑过来,扯着嗓子帮忙指点木桶逃窜的方位。
  lt;/divgt;
  lt;/div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