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第485节

十国千娇 第485节

  他说话从容镇定,显得很安静,但心中早已是千头万绪。武州高彦俦的动静,应该冲河东杨业去的。细作报来许国平叛大军至潞州,之后定会经晋阳,图谋突破忻州,至少得十天以后;但时间也很急了,杨衮和范忠义还没进一步的消息回来。
  萧思温对杨业寄予极大的期待,但他沙场官场那么多风浪过来,又岂能不知凶险?至今他还没下定决心,只等杨衮回来……并且一定要等他们二人都到云州了才入雁门关!
  ……八月下旬,河东诸城全部戒严,人们未见敌军,但气氛已十分急迫了,仿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杨崇勋不能再继续逗留代州,只得离开前往雁门统兵。
  及至八月二十六日晚上,一堆人马带着统帅杨业的军令到达雁门关内,并护送杨衮和范忠义出关。杨崇勋先见了送信的武将,接过漆封的书信。
  打开一看,里面只有短短几个字:放人、照计行事。
  杨崇勋见送信的武将是杨业的亲兵武将,便沉声问道:“大帅杀了人?杀的是什么人?”
  武将小声答道:“原来想杀的那些人。”
  杨崇勋听罢心里明白了,前营军府大小官吏好几十人,官员都是朝廷命官,杨业还是不敢杀的;恐怕连皇帝都不敢轻易滥杀无辜官吏,人太多,造成的影响太大。
  杨崇勋又问:“那俩人亲眼见到了?”
  武将答:“关起来杀的,不过那俩人去看了尸体。大晚上的,血肉模糊……”
  “什么?”杨崇勋顿时吃了一惊。既然杨衮早有预谋,岂能轻易蒙蔽了他?
  杨崇勋将信纸瞅到灯下,又重读了三遍,就只有那么几个字,实在是看不错!
  他从城楼里走到女墙边上,正好要出城的人马正在大路上,等着下令开城门。杨崇勋远远地瞧了两个辽国使者一番,终于下令道:“自己人,开门放行!”
  守军听到杨崇勋的命令,很快便传来了厚重的开门声音。下面的人马继续前行,那杨衮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抬头看城头的杨崇勋。俩人隔着朦胧的火光对视许久,直到杨衮走进甬道。
  事到如今,恐怕已无计可施……长兄在赌杨衮没看出蹊跷来?
  杨崇勋离开南边的女墙,走到北边城头,继续盯着正在渐行渐远的一串火光。他心里简直十分不甘心!这诱敌之计折腾了近一个月,就这样了么?
  杨衮不太可能看不出端倪,辽军怕是不会再来了!
  “打仗还得从正面拼实力!”杨崇勋心情复杂地感叹了一声。
  他情绪低落地在雁门关又住了两晚,整天都在想那事儿,反正还是不太放得下。
  八月二十八日,杨崇勋起床后,撕开了缝制在内衣中杨业签押的密令:雁门关换防,山中道路狭窄通行拥堵,令守备将领杨崇勋先从雁门撤离主力。
  他正待要徒劳地将部署进行完,忽然一拍脑门:弃守雁门之后,辽军会不会有反计?
  辽人此时应该从杨衮口中知道是诱敌之计,但他们极有可能将计就计,佯作没有识破,调兵进关寻机袭击一些河东军……特别是刚刚从雁门撤走的杨崇勋部,不仅腹背面对辽军,而且山沟里军队无法展开,这时候被进攻简直是场灾难!
  杨崇勋越想越有可能,反正辽军进雁门后,关隘在他们手里,只要小心防备,很难有啥危险;而且辽人知道中计后,难不保恼羞成怒,趁机干上一仗!
  但是,这计谋不仅是他长兄杨业谋划,上面主持的人是皇帝。如果杨崇勋抗命,那责任就得他一个人担着!而只要按照军令行事,就算出了事也与他无关。
  杨崇勋捏着军令,站在房屋门口,一时间十分犹豫。
  他知道不能犹豫太久了,如果拖延下去,等到辽军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到了雁门关下,这时才决定弃守,将士们会怎样?会发生什么杨崇勋心里没底……毕竟一般的将士并不知道什么诱敌之计。
  是走,还是留?
  第八百七十二章 鱼我所欲也
  “河东军主帅令:雁门关驻守人马换防,山中道路狭窄通行拥堵,令守备将领杨崇勋,即刻从雁门撤离。”杨崇勋当众大声念了一遍,然后将军令交给前面的几个副将效验。
  城墙上下鸦雀无声,良久后副将和军中官吏才陆续说道,“军令无误。”“确是杨公亲笔……”
  “军中将士,以服从军令为本职!”杨崇勋道。
  他这句话,不仅是说给众将听,似乎也在告诫自己。权衡之后,杨崇勋实在不敢擅做主张,不管怎样,责任他担不起,而且既然是杨业的意思,想来长兄杨业并不比他傻!
  雁门关,这座河东地区最重要的关隘,逐渐变成不设防的状态,开始了易手的准备。
  驻军离关后,关内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开阔地,但是越过这片地方,便会进入山路,只能从山谷之间通行。杨崇勋谨慎安排了路线,留亲兵精锐殿后,自己最后离开关隘。
  及至下午,杨崇勋闻报大股人马已远离,这才准备弃关而走。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喊道:“不好了!关外有敌军!”
  杨崇勋瞠目望去,果见大山之间一股蜿蜒的人马若隐若现。辽军竟然真来了!关城上剩下的小股人马顿时嘈杂一团,呼喊声不绝于耳。
  杨崇勋神情复杂地望了一会儿,挥手道:“走!”
  ……一副绳子捆绑的简陋梯子搭在了城墙上,几个人先后爬上了雁门关。关外地形崎岖,大军很不好展开,但现在雁门关只是一座空城,无人防守的关隘要进来实在轻而易举。
  不久后,关门缓缓洞开,辽军骑兵率先突入。长龙一样的军队随之大摇大摆地开拔入城。
  主帅萧咄里也率亲兵入城,径直到了这座雄关上。随从的人有副将耶律虎儿,此人乃耶律斜轸的同父哥哥,还有杨衮、范忠义等人。
  雁门关城头,干燥的河东秋季让一切景色仿佛都灰扑扑的,山谷间尘土弥漫,大股人马涌动仿若一条看不见尾巴的长蛇。
  杨衮一言不发,范忠义则翘首迎风,踌躇满志地望着雄壮的山势。
  没一会儿便传来范忠义唱的一阵颇有气势的高歌,“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辽军完全控制了雁门关,前锋即南下沿路越过雁门山脉。诸部陆续到达山脉南边,前面的人马先行扎营,后面的人马仍然在路上。
  辽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切都出奇顺利。萧咄里下令诸部到达营地后先行聚拢,一面派人去代州联络杨业,一面准备次日便率军去代州,协助杨业公然起兵!
  ……
  八月二十九日,这是一个不特殊但非常特别的日子。
  郭绍熬过了昨天一天,今天早上一起来,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再呆在滋德殿装病了。他早上起来穿戴干净整齐,吩咐侍从想出门。
  阴历八月小,二十九是本月最后一天,明天才大朝。郭绍也不视朝久了,今天也没心思去金祥殿,他想了想决定去文华殿。
  煎熬了整整一个月,到了最后关头,郭绍觉得自己反而不慌了。反正到了今天,在东京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来不及,都毫无作用……
  一队人簇拥着御辇从后宫深处沿大道南下。郭绍在车上感觉到东京皇宫额外宁静,宫中禁止养鸡犬,人们平素小心翼翼说话都不敢大声喧哗,于是显得非常沉寂。
  湿润的清晨,昨夜的薄雾还没散去,朝阳已在东边露出柔和的光芒。
  一阵声音传来,孩子们带着稚气的诵读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郭绍从车上走下来,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舒展了一下身体,这阵子也调养得差不多了。头发还浅,完全不能梳成发髻,用幞头遮掩着尚好;他比以前瘦了很多,穿上干净的圆领袍,郭绍的精神显得很好。
  “不要打搅左辅政和孩子们的功课。”郭绍温和地对旁边的宦官王忠交待道。
  王忠捧着拂尘躬身道:“奴婢遵旨。”
  郭绍回头对一群人道:“散了罢,朕要在这里呆一阵子。”
  他走上一段石阶,便到了古朴宏伟又端庄的正殿。大厅十分宽敞,里面摆着很多张桌案、板凳,但是只有前面一张桌子边才坐了人,让文华殿显得空荡荡的一般。
  左攸抬头向殿门口看来,郭绍当下便伸出手摆了摆。左攸见状便继续念道:“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三个孩儿一本正经地跟着背道:“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郭绍便在后面的一条凳子上坐了下来,饶有兴致地听课。王忠站在后面,也笑眯眯地很有兴趣的样子。
  那三小家伙还没发现郭绍,这让郭绍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以前读书时,有个班主任就常喜欢一声不吭走到教室后面看大伙儿的小动作。
  这时左攸问道:“你们来说说刚才背下的那句是什么意思。”
  郭翃急不可耐地站了起来,大声道:“左先生,我就不喜欢熊掌,是啥东西都不知道谁吃哩,我爱吃鱼!”
  左攸愕然。
  旁边高夫人生的那小丫头马上“咯咯”笑起来,前俯后仰完全忍不住的样子。
  郭璋站起来道:“左先生,为啥要把熊的手掌砍下来吃啊,熊不会疼吗?”
  左攸无奈道:“大皇子仁心,不过熊很凶恶,要拍人。”说罢用手掌做了个拍的动作,“所以杀死它没什么不对,人不抵抗就要被猛兽所害;这便是咱们以后要学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做人得恩怨分明。若是杀死一些弱小又无害的野物才应有怜悯之心,比如……麻雀。”
  郭翃在下面小声道:“谁告密了!”
  左攸听若罔闻,继续念道:“下面一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郭翃又站了起来:“左先生,为啥孟子那么傻!自己的命都不要啦!”
  左攸:“……”
  郭绍差点没笑出声来,转头看了一眼,身边只有王忠,便小声道:“郭翃这小子,不好教啊。”
  王忠忙躬身低声答道:“奴婢觉得二皇子说得挺有道理哩。”
  郭绍转头时,正好看到一个脑袋伸到门边往里瞧,是萧绰,她看到郭绍坐在那里就不见了。王忠察觉郭绍的目光,也转过头看了一眼。
  郭绍抬头看着王忠。王忠抱拳一拜,转身向外走去。
  这时那三孩儿好像已经听到了动静,发现了父亲在后面,坐得笔直,郭翃也不敢与左攸对着干了。
  没一会儿,便见萧绰默默地跟在王忠后面走了进来,王忠扬了一下下巴指使萧绰,郭绍也向右边挪了一条板凳。萧绰便怯生生地在郭绍刚才坐过的凳子慢吞吞坐下来。
  郭绍见左攸没有郭翃捣乱后讲的兴起,又见桌案上摆着纸墨,便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在纸上写道:你识汉字么?
  萧绰欠了欠身瞄了一眼,看着郭绍点点头,神情复杂地看着他,眼睛里最多的是畏惧和防备。
  郭绍又写:你爱听左先生授课?
  萧绰看了一眼,再次点头。
  郭绍再次提起笔,却顿了片刻,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说古今之人的差别,萧绰才十余岁,郭绍都三十出头了,实在很难有共同语言。
  他想了一会儿,写道:朕与你爹素未蒙面,但现在都很念想对方,朕现在想念他,超过了对最宠爱的妃子。
  萧绰伸手洁白的柔薏,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郭绍,果然便将纸笔推了过去。
  萧绰便写道:陛下要怎么对付我爹?
  郭绍看了她一眼,她便把笔递还郭绍。郭绍接毛笔时,见那小手白皙可爱,便顺势握在了手心里。萧绰忙往回缩,但没能抽回去,片刻就顺从了,不过脸上霎时便绯红,头也低了下去。
  人道是美女的皮肤是捂出来的,萧绰在皇宫里捂了几年不能出宫,皮肤倒是比刚来时长得白了很多,看起来又白又嫩,十分可爱。
  不过此情此景,在学堂文殿之上,听着圣人的教诲,郭绍握着一个小姑娘的手,顿时有一种罪恶感涌上心头。
  以前他是不会动萧绰的。郭绍觉得如果玩不过萧思温,就动他女儿,始终自己心里有点抵触这种欺软怕硬的作为。但现在不同了。
  郭绍逮着她的小手每放,右手提起笔写道:别害怕,朕不会欺负你。
  萧绰看了一眼纸上的纸,脸上通红,目光顾盼游离,不敢再看郭绍。郭绍站起身来,萧绰也赶紧起身,郭绍却伸手按住她的削肩,把她按回座椅上,只感觉到萧绰的身子微微在颤抖,很害怕的样子。
  郭绍走出了大殿,呼吸一口空气,便对王忠若无其事地说道:“古圣人之言,十分了得。天下换了多少朝代,语言习俗早已不同,但哪怕过了几千年,咱们读古人做的事,却依旧如同发生在往昔,一脉相承。”
  此时此刻,朗朗的读书时依旧在宁静的宫中回响,整洁华丽的宫廷,祥和与绮丽笼罩在天地之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