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大明海寇> 第485节

第485节

  洪承畴趁着李自成先逃往宁夏,接着又跑到了临洮府这段时间,完成了对李自成进剿的最后布置。
  洪承畴一共集结起来了将近两万五千余陕军,沿着庆阳府、平凉府一带层层设防,堵住了李自成东返的去路。
  李自成率部一路走一路上和官军交战,虽然屡屡小胜,攻破了数处官军的阻截,但是损失也越来越大,当他率部走到镇原县的时候,他麾下已经仅剩下了不足五千兵将,而且几乎彻底断粮。
  李自成心知如果再获取不到一些粮食的话,恐怕马上他的兵马就会作鸟兽散,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攻打镇原县城,试图破城之后抢得一些粮食,让他补充一下,能一鼓作气突破官军的封锁,逃到延安府境内。
  只要回到延安府境内,他认为以他乃是延安府本地人士,对于当地地形、人文都熟悉,而且人头也熟,完全可以得以喘息的机会。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一路朝着延安府挺进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大致猜出了他要走的路线,提前把大概不到两个整编营的于家军给派到了镇原县一带。
  带队的主将说起来让人感到有点世事无常,居然正是当年被于孝天生擒活捉的孔有德,不过现在已经换了一个名字,改成了孔尽忠,早已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制造了登莱之乱的那个叛将孔有德了。
  孔有德被于孝天俘虏之后,带回了南方,于孝天念在这家伙多年在关外和建奴征战,对于关外情况十分了解的份上,留下了他的性命,并且把他丢入到了于家军陆军学堂之中,来了一次深造。
  孔有德起初很不适应于家军的管制严苛,屡屡犯戒没少被教官收拾,但是后来他也想通了,于孝天能留他一条命,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加之后来他到了淡水之后,意外的见到了留在淡水现在全心全意做学问的孙元化,两人相见之后感慨万分,孙元化把孔有德着实又教训了一番。
  孙元化开导孔有德,让孔有德以后跟着于孝天好好干,于孝天乃是能成就大业之人,现在跟着于孝天,算是尽早从龙,以后可以洗白他的出身,成就一番事业,而且于孝天识人善用,对于部下相当不错,只要孔有德以后好好干,总是不会亏待于他。
  于是孔有德受教之后,也就安心了下来,在陆军学堂之中足足呆了两年时间,改了名字之后,被授予了个少尉军衔,当了一个见习副连长,接着被派往香港岛驻守了一段时间,后来随军南下又去后黎朝跟越南人打了几仗,进而转正提拔为了副营长。
  这一次北上的时候,他在第九旅旗下任事,作战相当勇猛,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转而被拔擢起来当了营长,洪承畴返回陕西的时候,于孝天让孔有德跟着洪承畴返回陕西,作为监视洪承畴的人员,在洪承畴帐下听令。
  孔有德这段时间在陕西跟着洪承畴,进剿罗汝才和张献忠的时候,都立下了战功,现在军衔已经被提升到了中校军衔,但是暂时还是领一营为营长,接下来如果有需要的时候,他随时都可以独领一个旅的建制,成为于家军高级军将。
  而这一次洪承畴要剿灭李自成,看准李自成可能要走镇原县一带,于是便把孔有德所率的一个营另外带了一部分在陕西新编练的新兵,到了镇原县坐镇负责堵截李自成。
  结果出现了一个令人有点啼笑皆非的局面,孔有德大战李自成,后来于孝天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当场就笑的把一口茶喷出了老远,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简直就是关公战秦琼嘛!可是偏偏因为于孝天意外出现在这个时空之中,却导致了如此荒诞的事情的发生。
  李自成完全不知道这时候在镇原县城,居然会藏了这么一支要他命的雄兵,以为像镇原县城这样一个小县城之中,充其量能有几百官军或者乡勇就算是不错了,就算是他们攻城能力不强,只要拼一下,还是可以拿下这座县城的,于是便带着麾下的兵马,呼呼啦啦的把镇原县城给包围了起来。
  孔有德其实早就从斥候哪儿得知了李自成率兵攻至镇原县的消息,他琢磨了一下之后,耍了个心眼,决定这一次要在所有人面前露一鼻子,耍一个手段把李自成给留在这里。
  于是他下令镇原县提前早早关闭城门,封锁了他领兵驻守在这里的消息,并且将手下所率的两千部下,留下了三个连的兵力留守县城之中,而他自己则率领骑兵连和剩下的精锐,出城不知去向。
  李自成率军抵达镇原县城之后,把县城给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起来,然后威胁镇原县的守军立即开城献降,否则的话他攻入城中,便要把县城之中杀一个鸡犬不留。
  像这样的事情,李自成干的绝不是第一次了,从他起兵追随高迎祥造反之后,像屠城的事情,已经干的不是一次两次了,往往只要他们攻城的时候,遭遇到城中守军强烈抵抗,为了威吓以后其它的城池守军,他们这些流民军攻下城之后,往往采取极其血腥的手段,在城中大肆屠杀。
  但是这一次他的威胁显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镇原县城城墙上毫无反应,反倒是发炮轰死了他派去劝降的几个手下。
  李自成大怒之下立即下令开始攻城,数千流民军在李自成核心兵将的驱使之下,开始蜂拥而上,架起云梯蚁附攀城,对镇原县城发动了猛攻。
  但是让李自成感到意外的是镇原县城的守军似乎比他想的要多一些,抵抗也相对顽强一些,更让他意外的是守军之中居然有一些可以射很远的火-枪,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很厉害,接二连三的打死了他一些手下的将领,让他的几次进攻都屡屡受挫。
  (感动的真是稀里哗啦呀!我这种更新速度,居然弟兄们还给重赏,实在是受之有愧呀!今天特别鸣谢老友鹰之武兄弟,另外还有pangzi刘超朋友的打赏!这本书春节期间大概完本,现在开始考虑新书的问题了!)
  第一百零四章 枭雄陨落
  碰上这样的情况,李自成开始有点紧张了起来,因为他这一年来,他和官军交手数次,其中偶然碰上过一支大量使用鸟铳的官军,这支官军十分厉害,手中所使鸟铳也及其犀利,远超过了他以前对于鸟铳的认知,这些鸟铳打的很远,而且威力十足,可以二三百步之外取人性命,两次他都险些被这种鸟铳打死。
  碰上这样的官军两次,他都被打的大败而逃,可以说是丢盔弃甲损失惨重,所以他潜意识之中,对于使用这种犀利鸟铳的官军十分忌惮。
  这一次没想到在镇原县居然会碰上守军之中也有这种鸟铳,不过幸好守军之中似乎这种鸟铳并不多,要不然的话他的手下早就被成片打死了,现在看来这里应该有少量的使用这种犀利鸟铳的官军。
  虽然李自成有点担心,但是想到眼下他已经粮绝,如果不拿下镇原县城的话,恐怕很难走到延安府,所以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要拿下镇原县城,于是他强忍着心中的惊惧,还是下令继续攻城。
  城头上虽然偶然响起几声铳响或者是小炮的轰鸣声,但是却并没有出现火-枪成排齐射的情况,大多数守军还是使用的弓-弩进行发射,阻截流民军攻城。
  李自成观察了一下之后认为即便是城中有他所惧怕的那支官军的人马,也应该数量很少,不足以对他构成足够大的威胁,于是便渐渐放心了下来,开始更加凶猛的对镇原县城发动了进攻。
  仗打了一个上午,流民军也未能攻下镇原县城,李自成于是有点着急,他手中现在已经没有一点余粮,为了稳定军心,他早晨已经把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供兵将吃掉了,为了提振士气,他隐瞒了断粮的消息,只是鼓动兵将一鼓作气拿下镇原县城,如果这一仗拖到晚上还打不下镇原县城的话,到了晚上他就没粮食给手下们吃了。
  到时候断粮的消息肯定会立即传遍全军,那时候事情就麻烦大了,所以他没有时间在这里拖延,必须要在一天之内打下县城,然后在城中就粮。
  于是他在中午过后,终于忍不住,把最精锐的亲信手下们也投入到了攻城战之中,而这个时候他手头还有两千余精锐的亲信兵将,这两千余人一经投入攻城战之中,镇原县城顿时局势开始变得危急了起来。
  而就在李自成把精锐投入攻打西门之后,镇原县城西门便局势告危,守军很快有点挡不住李自成的进攻,一些流民军开始攀上了城墙,和城墙上的守军展开了白刃战。
  就在这个时候,城中突然间升起几支响镝,尖锐的响镝声划破了长空,飞起老高,然后在空中又炸响开来。
  而响镝升空之后城墙上突然间涌出了一大票手持火-枪的官军,这伙官军一露面,便瞬间改变了战场的局面。
  刚刚攻上城头的流民军几乎瞬间便被他们赶下了城墙,紧接着城墙上就响起了一连串的排枪射击之声。
  正在全力攻城的李自成精锐手下,几乎瞬间便被放倒了一大片,李自成在后面观战,心中咯噔一下意识到今天恐怕要麻烦了,城中居然躲了一支他最怕的官军,一个上午居然都没有露头,直到这个时候才露面,很显然是想要引他把精锐投入战场,然后将他的亲信手下干掉在镇原县城这里。
  李自成吓得赶紧下令鸣金收兵,现在镇原县城之中,有这么一支可怕的官军,那么想要继续攻下镇原县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打下去他可能要全军覆没在这里,所以他宁可放弃镇原县城,也起码先保住自己残存的这些亲信手下,只要这些人在,那么他便还有复振的可能,如果这些人都拼光在这里的话,那么他可能再无重新复振的机会了。
  而李自成的那些手下们,在劈头盖脸挨了一通排枪之后,根本不需要李自成下令鸣金收兵,就已经都吓慌了神,纷纷掉头就跑,可是背后城墙上的官军却丝毫不肯放过他们,一排排火-枪追着他们的屁股打了下来,结果每一通排枪响过之后,都有一批李自成的手下倒在城墙外面的空地上。
  在距离城墙二三百米的区域之中,李自成的手下尸体丢的到处都是,剩下的残部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逃到了射程之外。
  可是不等他们从惊惧之中恢复过来,在他们背后便又传来了一片马蹄声和震天的喊杀之声,一队大概二百多人的官军骑兵呼啸着出现在了李自成所部的背后,如同一阵风一般的卷向了李自成。
  李自成转身看到背后袭来的这支官军骑兵,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支骑兵装备精良,所有人都身披轻甲,手中持有一杆骑枪,正在加速朝着他们杀来。
  与此同时在他们的右侧一片林子之中,这时候也涌出了一大群官军,在林子之外迅速的集结起来,列成了一个很宽的横阵,朝着李自成的残兵成排推进了过来。
  李自成只觉得头猛的一晕,心知坏了,这一次他估计难逃厄运,彻底被这支官军给坑了。
  这支官军其实早就埋伏在这里了,就等他来攻城,官军在城中藏了一些兵马,隐而不发,引他把精锐投入攻城之中,然后趁机暴起给他精锐手下制造了大量的杀伤,接着埋伏在城外的兵马这才发动,对他展开猛攻。
  李自成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身边仅仅剩下了一千多核心的亲信,虽然骑兵不少,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都变成了惊弓之鸟,根本无法再和这帮官军相抗。
  官军出现的很突然,在很远距离上一边前进,一边就开始了成排朝着李自成所部这边开火,密集的铳弹在李自成手下们的身边呼啸而过,不断有人被打翻在地,战马也跟着纷纷中弹受惊,开始四处乱跳乱窜,一时间乱作了一团。
  而那支仅有二百余人的官军骑兵,这个时候已经呼啸着冲入战场,接近了李自成,李自成不敢再怠慢,立即带着残兵败将开始试图突围而逃。
  李自成率领残兵,先是朝着城北方向突围,但是城中北门这个时候冲出了一支官军,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劈头就是一通排枪,李自成身边几个亲兵当即中弹落马,李自成的战马也挨了一下,当场一头栽倒在地。
  他的亲兵赶紧救起李自成,换了一匹马给他,李自成手持宝剑一边挥舞着一边大叫着掉头拨马就跑,带着残兵败将开始向城南方向试图绕城而过,但是接着又被官军乱枪打散,堵住了他的去路。
  这时候那二百多官军骑兵,已经追上了李自成的残部,这些官军骑兵相当凶悍,骑术精湛不说,而且装备也非常好,刚刚接近李自成的残部,二三十步之外,纷纷先用一种短铳,朝着李自成的手下就是一通呯呯砰砰的乱枪。
  李自成的亲兵尚未作出抵抗,就被掀翻了一片,顿时更加混乱了起来,这二百多官军骑兵随后便如同一把利刃一般,一下就劈入到了李自成的乱军之中,骑枪直刺,瞬间便又捅翻了不少李自成的手下。
  李自成惊得魂飞魄散,拨马就逃,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了,身边仅剩下了几十个亲兵大将,但是一个个也都成了惊弓之鸟,纷纷疯了一般的催动他们坐下的战马,拼了命的开始奔逃。
  官军骑兵毫不放松,死盯住了被护在中间的李自成,同样也都疯了一般的催动着战马狂追不已。
  没多久李自成身边的亲兵便差不多被官军骑兵杀了个七七八八,最终李自成被这伙官军骑兵包围在了当中,再也没有逃走的去路。
  李自成眼看着陷入重围,再无逃脱升天的可能,于是只得哀叹一声看了看身边仅剩下的几个亲兵,叫道:“天要亡我!横竖是死,今日尔等便随我跟他们拼了!”
  叫罢之后李自成挥舞着他最钟爱的那把宝剑,猛的一抖缰绳狂叫着朝着官军骑兵冲去……
  于孝天看着桌子上洪承畴派人呈上来的这柄宝剑,轻轻的拿起来,一按绷簧,咔嚓一声脆响,宝剑弹出了剑鞘一截,露出了一丝寒芒。
  于孝天抓住剑柄缓缓的将宝剑抽出剑鞘,仔细观看了一番宝剑,说了一声:“果真是一把好剑!只可惜你以前却明珠暗投了!”说罢之后他轻叹了一声,把宝剑还回了鞘中。
  李自成的覆灭,对于他来说,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虽然他和李自成从未谋面,甚至于没有什么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他和李自成之间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更不可能成为朋友。
  李自成的存在,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乃是一个毒瘤,必须要切除掉,才能还中原一个太平,所以只要李自成一日不死,那么他就一天放不下这块石头。
  第一百零五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历史另一个时空的后世,某朝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对于李自成多是一些正面的宣传,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他就是一个贼人,而且是一个巨寇,他所带给这个时代的虽然有正面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却是杀戮和破坏。
  曾几何时,于孝天小时候读到有关李自成的书的时候,还曾经对李自成十分佩服甚至可以说是敬仰,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知识面的增加之后,渐渐的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却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特别是当他来到这个时代,了解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之后,更是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很多流民军首领,都重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些人虽然很多人都是苦命(张献忠不算)出身,但是当他们走上了揭竿造反这条路之后,却因为站得角度不同和狭隘的视野,使得他们最初还能为百姓着想,渐渐的开始走上了一条残暴不仁的道路,他们的存在对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已经完全起到了负面的影响,而渐渐的失去了正义性。
  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抑或是权力地位,重新回归到了封建君主的思维模式上面,再也没有为所谓的民族着想,甚至于在历史上李自成攻入京师之后,已经完全背弃了他当初造反的初衷。
  而张献忠历史上后来入川,建立了一个大西国,更是变成了一个杀人狂,可以说是残暴到了极点,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上,各个都犯下了滔天罪行。
  现如今大明已经落在了他于孝天的手中,他的理想即将实现,那么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辈来说,他们也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该被扫入到垃圾堆了。
  可以说于孝天现在能走到眼下的这一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可谓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年来时时刻刻的给大明添乱,那么他于孝天也没有机会,能安安稳稳的在福建一隅,悄然无息的扩张着他的实力,直至他羽翼渐丰,挥师北上突如其来的将大明京师攻克,成功的窃取了大明的江山。
  他很清楚现在他的身份,在大明很多明白人眼中,他应该是一个绝对负面和叛逆的角色,他身为大明臣子,却对大明不忠,拥兵自重窃据了大明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一个翻版曹操曹文德,而崇祯则是汉献帝。
  但是这又如何?于孝天并不在乎这个名声,他要的是结果,他突然北上控制京师,软禁崇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就掐住了大明的脑袋,这使得大明上下立即失去了头脑,地方官府以及官员们群龙无首之下,不知道该采取何种行动来面对这样的局面。
  这样做,使得他夺取天下,省掉了太多太多的麻烦,减少了太多太多的杀戮,如果不是使出这个奇招的话,虽然他有信心能靠着他的武力,一步步的打下天下,夺取政权,但是这个过程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明虽然官场**,效率极差,朝廷官员无能,但是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崇祯这个老大坐镇调度,大明还是有很强的反扑的力量,到时候就算是他打下了天下,恐怕这个天下也会被摧毁小半,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百姓,要死于战祸之中。
  一个国家的重建,会消耗掉太多太多的时间和金钱,这都不符合他的诉求,他要的是中国尽快的恢复平静,然后使得他有力量把目光投向大海,投向更远处的那些尚未开发的土地,而不是把他的一生都浪费在重建这个国家上面,维持这个国家稳定的事情上。
  一个人满打满算不过只能活几十年,他现在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了,老天给他剩下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了,如果一旦错过的话,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就错过了这个时代,以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以及文化积淀,中国人并不善于扩张,一旦他不在的时候,一切可能都停滞下来,那么中国人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个难得的机遇。
  这才是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北上控制朝廷,甚至于暂时不登基称帝,把崇祯供起来,继续保留着大明的壳子的原因,至于是功是过,就任由百年之后的后世之人来评述好了。
  而李自成的败亡,则代表了流民军时代的基本终结,仅剩下的在英霍山一带活动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等流民军,在失去了所有同行之后,覆亡也是顷刻之间,只需要集结起湖广、河南、南直隶以及山东等地的精兵,将英霍山一带彻底包围起来,给他们来个坚壁清野,那么他们根本就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
  所以大明内乱,至此已经基本上画上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虽然很多地方还有小股的乱民尚未最后讨平,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小打小闹罢了,根本不足以再闹出多大的幺蛾子。
  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政之后,整个海狼集团都彻底忙碌了起来,海军和商船队全部都行动了起来,源源不断的将于孝天前些年不遗余力储备下来的大批粮食,源源不断的开始被运往北方。
  于孝天真可谓是有先见之明,提前储备下了这么多粮食,否则的话就算是他掌控了朝政,但是想要平定北方乱局,没有粮食来打底也根本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崇祯之所以这么多年拿流民军没有办法,并不是官军真的就打不过流民军,官军之中并不乏一些猛将也不乏像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这样的能吏,但是一个根本问题还是缺粮。
  历史上不管是杨鹤还是熊文灿,都曾经招降过不少流民军,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流民军降而复叛,害得历史上的杨鹤和熊文灿都因此掉了脑袋。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朝廷拿不出钱粮,来安置这些投降的流民军,就算是勉强筹措一些,但是一旦吃光用完之后,投降的这些流民军又没有吃的,只能选择继续作乱下去。
  但是于孝天和崇祯不同,他提前把这些问题看得很清楚,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祭出了几个大招,一是严惩囤货居奇哄抬粮价的奸商,平抑北方的粮食价格;二是大力推行新政,给老百姓减负,取消了以往大明不断的加派,让百姓可以回到他们的土地上耕作,而不必再担心入不敷出的问题。
  三是他改组都察院和锦衣卫,全力以赴的对官场进行清理,大力抓杀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从根本上整治官场风气,以强力手段刹住了大明官场贪鄙之风,在较短时间之内便使得官场开始呈现出了一片清明的景象,老百姓根本上可以少受很多不必要的勒逼。
  通过这几个手段,他对很多奸商以及地方劣绅还有地方的豪强以及权贵勋戚狠下死手,从他们手中硬是扣出了大量的钱粮,使得他有经济能力来投入到赈济灾民的事情上去。
  这几条推行下去之后,可以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便大获民心,让不少原来已经失去希望,走上揭竿造反之路的流民,看到了希望,选择返回了他们的故乡,重新开始耕作土地。
  但是这几条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最关键的是想要让这些流民们回到他们的土地上,就要先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哪怕吃不饱,仅仅是能够活命就行,可是北方连年战乱,加上天灾**,整个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都已经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大批农田撂荒,就算是老百姓愿意回去种地,可是在一茬新粮收获之前,吃饭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
  就算是于孝天恨着心通过抄家的办法,从一部分为富不仁的大户手中抠出了一些粮食,但是也是杯水车薪远不足应付这么多需求。
  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在福建台湾以及山东、济州岛等地囤积粮食,像个饿死鬼一般的到处求-购粮食,然后像老鼠一般的储藏起来的原因。
  现在他提前做的这些准备,终于用上了,成百上千条大型船只,载满了各种粮食,源源不断的从海路运往北方,先是在山东卸货,第一时间稳定住了山东和北直隶的局势。
  接着在他控制了长江沿岸之后,大批海船入长江,在长江强征到了大批船只,将粮食走长江航道,逆流而上运往中原腹地,很快就让南直隶和湖广以及河南等地得到了大量的粮食补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