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姝色> 姝色 第41节

姝色 第41节

  她记得自出嫁来,皆时时处处的小心,丝毫不敢袒露一点过去在家中时娇养的习性, 生怕因此遭嫌恶。
  哪怕近来受了大嫂的提点, 偶尔敢稍稍放肆, 试探刘徇的底线,也多只在床榻间,寻常仍是如履薄冰的。
  刘徇薄唇抿紧, 眼底带出几分晦暗,好似在克制着情绪, 哑声道:“听你兄长说的, 你从小都只喝咸羹,一口甜的也不碰的。”
  去岁在邯郸与赵祐饮酒那日,他曾听赵祐提过, 年幼时的阿姝虽懂事听话,却娇气得很。她与寻常嗜甜的女娃不大相同,除了新鲜瓜果,她一口甜食也不愿吃,幼时只稍稍尝一口,定会娇气的哭闹许久。
  当日他只稍稍诧异,未放在心上,今日想起,忽然有些心酸怜惜。
  她明明那样厌恶,却还要在这个并不接纳她的家中佯装欢喜,分毫不敢显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他从前不想这样多,如今不知不觉中,竟悄悄的变了。
  他不但在乎自己是否问心无愧,更在乎她是否真的受了委屈,那道维持了许久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似乎已经模糊不清。
  阿姝脑中浮现出兄长拿她幼年趣事开玩笑时的模样,面露羞赧,红着脸垂首闷闷道:“那时年幼不懂事,如今哪里还会那样。”
  刘徇忽然伸手牢牢扶住她双肩,道:“人的习性哪有这样容易更改?”他方才回想间,记起她每一回进食,但凡有甜羹,都饮得稍慢,可见如今大了,仍是不喜,“阿姝,你——”
  他的话音戛然而止,抿唇半晌,才重新正色道:“你是我明媒正娶的妻,不必总要掩饰本性。我自问成婚以来,有诸多对你不住的地方,却也绝不会因这些小事迁怒于你。”
  阿姝一双亮晶晶的眼带着几分将信将疑,警惕的望着他,并未说话。
  “若我未做到,”他被她瞧得心中发虚,唇齿干燥,“你——你可再揪我鬓发,揪得我越疼越好。”
  说罢,他忍着泛红的面色,取下发冠,将散下的一缕鬓发塞入她手中。
  阿姝捏着那一缕乌黑粗硬的发,微愣片刻,忽然的掩唇轻笑,大着胆子用力的揪了下,直教他疼得咬牙,才颇得意道:“这是你说的,不许反悔。”
  刘徇肃然点头。
  她颊边浮现两汪浅浅酒窝,甜蜜而醉人,明眸流转间,却在内室一箱笥上猛然停滞。
  刘徇循着她目光望去,本就有些红的俊脸越发不自然。
  昨日荒唐重又浮现眼前,他喉结不由上下滚动,一伸手便将人扯近,令她坐在自己跪坐的腿上,嗓音暗哑道:“昨夜可舒坦?”
  与昨夜床榻间如出一辙的问题,令阿姝骤然不适。
  他掩饰般的轻咳一声,决定坦然承认,遂若有所思道:“你若不喜欢,咱们过两日可再试试其他。”
  阿姝慢慢瞪大双目,露出些许恐惧,他怕不是要将那里头的花样轮番的试一遍……
  ……
  一连三日,阿姝都忙于宫中事务。
  冯媪仍是令刘昭日日跟在身后,到傍晚又另有劝谏教诲后,再令她去向阿姝请安。
  二人从前不对付许久,尤其刘昭性子倔犟,轻易不愿动摇,短短几日相处,自然也不会冰释前嫌。幸好有冯媪在,每每于刘昭行将爆发时,出面阻止。
  如此数日,阿姝与刘昭也勉强能和平共处,比起过去的相看两生厌,实在好了不少。
  冯媪看在眼里,十分欣慰。
  到得夜里,阿姝原以为刘徇定不会放过折腾她的机会,没想到,他也分外忙碌,一连三日都在城外军营中留宿,并未归来。
  原来除了要迎天子使者与各地郡官外,十日后,信都还将有秋狝,届时军中许多中下层士卒都要参加,若有哪个能大显身手,一展英姿,兴许能得重用。
  刘徇亦为此事忙碌不已。
  又过一日,各地郡守等终于陆续至信都,宿于驿站。又过一日,天子使者也终于到了。
  这日,刘徇一早便领众臣亲自去迎,阿姝留于宫中,将宫殿内外布置妥当,方回屋梳洗打扮。
  她挽高云望仙髻,着玄色广袖曲裾,描黛眉,点绛唇,敷薄粉,明眸皓齿,窈窕而出,立于高阶之上时,便恰遇刘徇领众人行来。
  那一行人里,除了郭瞿、刘季等刘徇臣属,与冀州各郡官外,还有二使臣,其中一个身形面容十分眼熟,正是去岁在茂陵邑曾与阿姝有过数面之缘的黄门侍郎冯廷,另一个则面生些,阿姝思忖片刻,想起曾在梦境中见过此人,应当是耿允亲信,光禄大夫王卓。
  不过替天子传旨,章后与耿允却各派一心腹前来,显然二人间已不如先前那般势力相互依附,已稍有嫌隙。
  果然,待阿姝上前时,冯廷与王卓虽都还恭敬行礼,二人态度却天差地别。冯廷满面皆是阿谀奉承的笑着问好,王卓则除却第一眼的惊艳外,皆是皮笑肉不笑的冷眼打量。
  刘徇不着痕迹的将阿姝挡在身后,谦和有礼的冲冯廷与王卓做了个请姿:“二位请入内,我等愿先听天子旨意。”
  提及天子旨意,冯廷面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甩了甩宽大的袖,率先入内,待众人行拜礼,方焚香净手,高声宣天子诏:“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先皇帝遗朕平河北之忧。今萧王刘徇临危受命,初平冀州,劳苦功高,增食邑万户。另有真定王刘延寿,数度支援,从萧王退并州逆贼,增食邑万户。裨将军刘季三从萧王出击,常护军,屡擒敌首,赐千金。军师郭瞿,屡出奇策,从萧王破敌数千,赐五百金……”
  这一连串赏赐下,有将一众有功者一一封赏,并重新任命了空缺官职,接着又命刘徇出兵并州,平定梁弇与薛襄叛乱。
  原都在意料之中,可对真定王之封赏,却令人意外。
  刘延寿虽的确有出兵支援,但也仅是听从刘徇调遣,论起功劳,远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便是连刘季、郭瞿,甚至先前在西山归顺的王戍之功劳,于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子这样的旨意,显然既要重用刘徇,又深忌惮之,遂扶其临近的真定小国震慑敲打之。
  今日真定王刘延寿未至,旁观众人目光皆落在刘徇身上,想瞧瞧他要作何反应。
  尤其冯廷,虽仍是恭敬,面上一双眼却紧紧盯着刘徇,一动不动。他临行前得太后授意,一旦刘徇表露半点不臣之心,都要立即回报。
  如今,章后与耿允已有龃龉,二人明争暗斗间,对刘徇都是既忌惮,又存拉拢之意,却轻易不敢动。
  众目睽睽下,刘徇容色不变,谢过天恩后,如玉的面庞上露出谦和的笑,朗声道:“平定冀州的确非臣一人之功劳,陛下旨意甚是公允。”
  言语间滴水不漏,丝毫未有不满之色。
  冯廷与王卓遂敛目,心思各异的步入殿中落座。
  因此宴接待天使,又少女眷,阿姝只稍露面便退,并不入内。
  待众人就座,饮食齐备,便有钟鼓乐声起。各郡官齐聚,原该是一派欢腾祥和之相,却因冯廷与王卓而气氛古怪压抑。
  觥筹交错间,王卓忽然举杯冲主座上的刘徇高声笑道:“大王,大司马于长安也日夜挂念冀州局势,此番大王功劳甚伟,大司马也特备礼,请大王笑纳。”
  说罢,他冲身边一随从使了个眼色。那随从匆匆跑出殿外,不一会儿便有数十壮汉抬数十箱金银器物、丝绸布匹入内。
  除者些外,竟还有三名容貌瑰丽,身形窈窕的年轻女子,也施施然入内,齐齐冲刘徇行拜礼。
  刘徇眉间不由一跳,先冲王卓拱手表谢意后,指着那十箱金银道:“徇不敢居功,今日得冀州,在座诸位皆功不可没,这些金银便分与诸位,布匹则入军中,犒赏有功士卒吧。”末了,他不忘添上一句,“此皆大司马的一片心意。”
  王卓原有不满,再听后一句,又觉他此举恰好替大司马收拢人心,方觉满意。又指那三名女子道:“此三女乃乐府歌姬。大司马体恤大王远在冀州,只有呕哑嘲哳之乐相伴,特赐长安佳音。”
  他说罢,又冲三人示意。
  三女和乐声,且歌且舞,不但声音婉转,更步履翩跹,长袖飞带,颇有仙姿,教众人不由看直了眼,胆大者更起身同歌舞。
  其中,容貌歌舞皆是最佳的那个,竟随曲声急旋,明艳的笑着直朝刘徇而去,俨然有邀其共舞之姿。
  宴饮时,身份不论高低,皆可共歌舞,此女行径原非出格,刘徇眼底却闪过一丝掩不住的阴霾。
  此女由仇人所派,他再是能忍耐,也不能与之欢歌共舞。
  眼看他毫无回应,那女子颇难堪,连在旁观望的王面色也有不愉。
  幸此时,樊霄霍然起身,朗声笑着径直拉过那美人的手,至大殿中边舞边歌:“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
  那女子见这也是位年轻俊俏的男子,难堪的面色这才恢复。
  一曲毕,歌舞歇。
  王卓正待刘徇收下这三女,却听他温声道:“大司马美意,徇实在愧不敢当。我原是贫苦出身,并不懂赏乐舞,恐有辜负。”
  他目光在殿中环视一圈,忽然停在谢进身上。
  “倒是谢公,离长安久矣,便请将此姬侍奉谢公吧。”他指了指其中一女。
  “至于余下二位——方才天子也有言,真定王功不可没,不如送往真定,君以为如何?”他说罢,望向王卓。
  王卓未料到他金银美人一样不沾,可一时听到天子之名,又不好反驳,只得悻悻然同意。
  冯廷与王卓此行任务已完成,对接下来的宴席显然已无甚兴致,未几便告辞。
  宴散,刘徇待众人纷纷离去,方才维持的滴水不漏的笑意倏然褪去。
  压抑在心底的恨意猝然喷涌而出,他按捺不住拔出一柄长剑,霍的一挥,“砰”的一声,便将面前几案生生劈作两半。
  兄长故去近两年,他始终未得报仇,仍要对仇人笑脸相迎,忍受耻辱,实在愤懑。
  一旁的刘季与郭瞿面面相觑,低声劝道:“二位天使后日便离,大王且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刘徇闭目粗喘着,努力压制心中翻涌的气血,好半晌才渐渐平静。再睁眼时,已恢复清明。
  他冷声吩咐道:“悄悄派人混入那两歌姬往真定去的队伍中,盯着刘延寿的动静。”
  若没猜错,此番章后扶持真定王,除了忌惮他势大外,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来,刘延寿同为汉室宗室,比异姓王侯更为合适;二来,定是真定王室背着他与长安暗中联络过。
  太后与真定王室之间,定有过密谋。
  作者有话要说:  冯廷的那段天子诏参考了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但主要是我乱编的。
  樊霄唱歌来自《艳歌何尝行》,曹丕写的,架空借用。
  第52章 姜瑜
  冯廷与王卓二人又在信都逗留两日, 皆由刘徇领众臣作陪。两日间,既入田间军中视察, 又至周边县城巡视, 同时还需分出人手去,安置陆续自各郡县赶至信都参加秋狝之人, 着实忙碌不已。
  到得第三日,好容易将二位天子使者送走,军中众人便渐渐的放开手脚, 摩拳擦掌为秋狝做下准备。
  秋狝乃国君秋日狩猎之称,古已有之,只是到刘汉一朝渐荒废。《左传》云:“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如今刘徇初下冀州,麾下士卒各有旧主, 界限分明, 不同派系下, 战力更天差地别。他思量许久,才决定趁秋收后的农歇时,行秋狝, 以此为契机,既可弥合过去各派的隔阂, 也可了解军中情况, 适时的提拔一批可造之材。
  是以,才归附刘徇的诸郡中,纷纷拣拔壮勇之士, 赴信都秋狝。不但如此,更有未在刘徇麾下之贤才慕名而来。
  天使去后的第三日,信都城外,便有一小队人马正往城门而来。
  那是个年约弱冠的少年郎,面如冠玉,神采飞扬,一身白衣,身形挺拔,坐于高头大马上,颇有几分潇洒倜傥,恃才傲物的风流。
  此人名姜瑜,字子沛,出身南阳望族,其祖父于成帝时位居三公。姜瑜少有贤名,十六岁时便因诗文才华名震长安,如今因家中变故,他正携长姊自长安迁往信都。
  他坐骑后,便有数十侍从拱卫着一二驾马车,车中坐一姬,朱唇皓齿,粉面含春,瞳仁浓黑,容色艳丽,又手持团扇,云鬓长衣,金玉点缀,身量丰腴,观其年岁,略长姜瑜两岁,正是其长姊姜成君。
  姐弟二人才入城中,安顿于驿站,樊霄便闻讯而来,遥遥冲姜瑜拱手笑唤了声“子沛”。
  姜瑜才换下方才沾了些许风尘的外袍,此刻忙快步走进,也拱手道:“子郁,长安一别,竟是许久未见了!”
  却说姜瑜与樊霄乃旧识,二人皆是放旷恣意,不拘小节的性子,又兼年岁相当,因此十分的志趣相投,是多年的挚友,亲如手足,此番姜瑜往信都来,便有樊霄劝说的缘故。
  两个年岁相当的俊俏少年郎立在一处,颇有些惹人侧目。
  二人稍交谈数句,樊霄便兴致勃勃的领姜瑜往外去,要同他好好的叙旧,再说一说信都诸事。
  此时晌午方过,城中宽阔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秩序井然,看来一片祥和安乐。姜瑜张目四顾,饶有兴致的赞叹道:“想不到信都城中虽不比长安恢弘庞大,遍地富贵,却也是一派欣欣向荣之相,仲渊——不不,如今该称一声大王。大王果然治理有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