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重生之完美如意> 第124章 同学聚会

第124章 同学聚会

  初一晚上,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的小学同学组织同学聚会。
  大家上的都是村小学,所以小学同学其实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村发小。一个班二十八人,大概有一大半是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剩下的都上高中了。上完高中接着上大学的就剩下五六个人了,除了两人去当兵,其他的继续走打工的路。
  现在还是上大学的这几个人第一次回家过年,小学同学聚会的气氛还比较好。几年以后,打工的同学们,特别是女生都结婚了,小学同学聚会基本就搞不起来了。顶多就是几个平时有联系的人在一起聚一聚,回忆一下儿时的趣事。
  慢慢的小学同学之间,由于大家的生活环境变得差异越来越大,除了个别正真从小一起玩的,大部分变得不再有联系,特别是男生和女生之间,几年后基本都不会又联系了。
  反而是高中同学由于后续的发展道路比较接近,共同语言多一些,很多都能一直联系下去。年初四也由高三的班长组织大家去县城聚会,江辉记得这一次聚会是人来的最齐整的,后面几次人数慢慢变少,大学毕业后除了毕业十年聚会,就没有再搞年度聚会了,要聚估计也是聚不起来,只能是小圈子搞一搞。
  初二、初三,跟往年一样,先去几个舅舅家做客,然后再去姑姑家,基本上这就是每年春节最重要的做客任务了。
  江辉还在上大一,所以舅舅们虽然会让江辉喝酒,但是不会逼得太凶,江辉得逃脱醉酒的下场。
  初四是高中同学聚会,由于在帝都都一直还没有和十来个在帝都上学的同学好好聚过,所以江辉对今天的同学聚会倒是还蛮感兴趣的。
  路过村子里去县城的班车每天只有一班车,错过时间就得去镇里中转了,为了不折腾,江辉起了个大早,总算是赶上了七点钟的班车,要知道这可是冬天,七点钟天都还没有亮透。
  聚会的安排是上午先去一中转一圈,然后中午一起吃个饭,下午开始自由活动,一般三三两两关系比较好的会聚在一起另外找个地方聊聊。
  八点多钟的时候江辉就到了县城,这个来的有点早了。江辉在车站附近找了家小吃店,重新品尝了高中吃了三年的美味小吃。
  说天朝地大物博,物博可能有争议,但是地大是真的。这就导致了每个地方的饮食差异很大,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这些小吃除了当地人,外人很可能听都没有听过,更不用说吃了。但是往往当地人却是很西瓜,江辉现在吃的几样小吃就是这样的。
  外地人不仅不喜欢吃,反而觉得纯手工制作,在这些路边的小店卫生没法保证。不过江辉现在懒得考虑这么多了,先大快朵颐的填饱自己的胃再说。
  吃完饭,江辉给戴富乾、李石贵等几个玩的好的同学打电话问问都什么时候到县城,不过似乎就江辉来的最早。江辉便自己一个人走着去一中。
  一中在县城西边,依山伴水而建,占地面积倒是挺广的。以前江辉喜欢傍晚吃完饭,花上半小时在后山转一圈,既当做是锻炼身体,也算是透透气,清空一下脑袋,为晚自习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四,即使是学业最紧张的高三学生,也还没有开学。除了几个保安和偶尔几个类似江辉一样回来看母校的行人,整个校园空荡荡的。
  校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已经光溜溜的落完叶,旁边的石碑上立着“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的校训,似乎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校训,只不过把一中换成二中、三中便可以了。
  再次看到当年的宿舍楼时,江辉觉得高中那几年的条件太艰苦了。十二个人一个宿舍,自己宿舍旁边就是公共卫生间,又在一楼,潮湿阴暗不说,蚊子多还吵。冬天要想洗热水澡,还得去打水,大部分人为了省事,都是洗的冷水澡。要知道武县虽然地处岭南省,可是由于靠近山区,冬天的时候气温是个位数,冷水洗澡还真不是一般冷,水打在身上会冒出一股气来,就跟冬天呼气出来一样。
  江辉在学校转了大半个小时,觉得趁此机会还是去拜访一下高三的班主任饶老师,当年他对自己还是挺照顾的。
  饶老师就住在学校的家属楼,在校门口旁边。江辉去买了些水果牛奶,再给老师的儿子准备了一个红包。
  饶老师看到江辉来拜访很是开心,热情的招呼江辉坐下喝茶。今天的聚会班长也邀请了他,所以他倒是对江辉今天来到县城不感到奇怪。
  江辉和饶老师聊了会大学的生活以及饶老师这半年来新学生的情况,后面饶老师家有客人来,江辉便先告别了。
  渐渐的也有一些同学提前来到了一中,半年没见,大家再次相聚都格外高兴,互相吐槽着自己学校的奇葩事情,回忆着曾经的高中生活。
  华清大学鲁信云,京都大学的肖晴,北师大的钟日星,北邮的刘董辉,北交的李石贵,北航的刘友,中央财大的刘梅,政法大学的林桂州,政治学院的唐雪以及帝都理工大学的江辉和戴富乾,总共十一个人在帝都上学的同学高三毕业后的首次齐聚不是在帝都,居然还是一中。
  大家都比较感慨,虽然高三忙着读书,同学间的交流比较少,但是两年或者三年同窗的感情还是很深的,特别还是经历高考这一根独木桥之后的同学,交情还是比较纯粹,没有太多的功利。
  能有这么多同学在帝都一起上大学,这得感谢一中的实验班政策,把全校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在了一起,集中师资进行培养。实验班的大部分人都算是一中这种政策的得利者。至于对其他没进实验班的同学公平不公平,这就不是江辉能够考虑的事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