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宋朝大官人> 第四百一十一章 救灾

第四百一十一章 救灾

  踯躅了一刻,众大臣中,王曾对陈初六道:“知应,快先见过圣驾。”
  “臣恭请圣躬万福,太后康安。”陈初六上前一步拜道。
  “初……陈爱卿平身。”小皇上远远地虚扶一下,又道:“陈爱卿于东华门挺身而出,解朝廷之忧,朕心甚慰。”
  “臣不敢,安抚东华门外灾民是王相运筹之功,微臣所为不足挂齿。”陈初六当然不敢居功了。
  小皇上点点头:“来人,为陈爱卿赐座。”
  “臣叩谢圣恩。”
  太监搬来一小马扎,陈初六屁股半沾的坐着。太后发言了:“初六,方才几位国柱问你,听说你有了平息灾情的妙计?”
  太后只垂帘听政,陈初六是皇亲,故而以名称之,乃是称呼小辈,以示亲近与恩荣。
  陈初六就不能以小辈自居了,恭敬站了起来,拱手道:“微臣惭愧,应天府灾情今天才知道,一时仓促,安得妙计?不知上宰怎么知道这个的……”
  听了陈初六的话,屋内众人都有些失望。户部尚书出班拱手道:“启奏皇上、太后,汴京军民百万,所耗粮饷多半来自江南荆楚。如今秋收在即,秋粮又大多通过运河抵京。应天府乃是要害之处,若是秋粮不期,恐引起京中军民恐慌。”
  “粮食,粮食!看来粮食是如今最急的事情了。”少年天子满面愁云,在陛前来回踱步。
  众人看到,几年前的小皇上,如今似乎长大不少了。眉眼之间,有了些许英气,嘴上也有了一点胡须。冯拯、王曾见到天子心忧天下,心底既是高兴,又是自责。
  太后开口道:“太祖时,朝廷命各地置常平仓,如今大灾之时,是时候启用常平仓平抑粮价了。”
  王曾叹了口气:“开封府常平仓尚行,可应天府常平仓,我等不知其实情。若是应天府常平仓可用,何至于灾炎至此?”
  “用汴京之粮救应天府?”皇上问道。
  “回皇上的话,应天府去京师不过数百里,那边粮价上涨,定然引起京师粮价上涨。京师驻军数十万,粮食万不可移动。”冯拯回到:“微臣还听说汴京已有商人先朝廷一步收集民间余粮,恐远水难救近火。”
  “什么?商人?他们先朝廷一步收买民粮!”皇上顿时大怒:“这么说来,百姓全知道了应天府灾情,唯独朝廷,唯独朕不知了?!”
  呀,众人心底咯噔一下,刚才大家都避免说到这件事情,没想到冯拯这句话,却是点醒了皇上。无奈之际,王曾上前道:“皇上,秋粮收获在即,可命漕船停于应天,以做赈灾之用!”
  “不行!应天府那些狗官,他们竟然敢瞒朕,那还有什么不敢的,朕猜他们敢夺漕粮自肥!”皇上板着脸道。
  皇上都骂应天府狗官了,众臣赶紧跪了下来:“皇上息怒。”
  太后站了起来,拉住皇上道:“受益,不可如此武断。王曾、冯拯,难道就没了别的办法了吗?”
  “臣万死……”王曾、冯拯取下乌纱,放在面前,作自责之状。
  皇上见此,忙是挣脱太后的手,上前拿住乌纱:“二位贤相,不可此时弃朕而去。快快请起,大不了朕效法先帝,亲临应天府安抚灾民便是。”
  他这一动作,倒是令太后有些惊讶。太后看了看自己的手,这是小皇帝第一次挣脱她的手。此时,太后心中的心情是复杂的。下意识,或者无意中,瞥了一眼陈初六。
  嗬,太后发现这小子一脸坏笑,不知道在想什么。太后忽然恼怒,想要教训这小子一下。她开口道:“诸位国柱平身吧,如今朝廷临大事,诸位当与皇上勠力同心渡过难关。”
  “臣等惶恐。”
  太后不理会这些大臣,看向陈初六道:“陈直讲,哀家听说你学识鸿博,晓知古今。古人云,以史为鉴。我中原千年往事之中,可有例可循?”
  不待陈初六回答,太后又道:“千年往事中,不可能找不出同类之事,若是你找不出来,那你这官就别当了吧!”
  我累个去……陈初六要吐血了,皇上冯拯王曾等人,也都是被太后这撒泼耍赖的性子给惊到了。
  知应啊,这次算你倒霉,以后我们帮你把官讨回来!
  可陈初六怎会不知道办法呢,只见他沉吟片刻回到:“陈倒是有一计,就是不知可不可以。”
  “快快说来。”
  “前不久,臣听闻京中粮价颇高,荆楚粮价便宜,便遣家臣去荆楚购粮,运抵京师赚个差价。”陈初六挠挠头道:“皇上你也知道,臣为官向来是两袖清风的,家里穷啊,所以就想这么个办法赚钱。”
  “哦?陈爱卿家里贫困?”小皇上不解的问道。
  在场之人都是翻白眼,陈初六在京城中的产业,那都是日进斗金的。他要是穷,就没人敢说自己有钱了。
  小皇上又问道:“陈爱卿,你说的此事,与救灾有何干系?”
  “臣愿将粮食献给朝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陈初六拱手道:“不止如此,臣知道运河多有淤塞,可以工代赈,命饥民挖运河。此外,还可以广修沟渠,以防下次大旱。”
  “陈爱卿家里既然贫困,那粮食必定不多,忠心可鉴,用心良苦,但却杯水车薪。”小皇上摇了摇头:“此外,也同样免不了地方官克扣粮食。”
  “皇上,请让臣把话说完。”陈初六开口道:“臣的粮食虽然少,但诸位大臣的粮食多啊,他们也可派家臣南下收粮。皇上,更可以遣京中商人南下收粮。”
  “粮食放在商人手里,商人将粮食交给灾民,让灾民为地方修渠挖河,并将粮食用作种粮。到来年,官府将地方所收秋税偿还给商人。”陈初六回到:“商人重利,绝不会偷工减料。”
  “京中贵胄、富商凭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去做呢?”一名户部主事道:“商人虽然重利,但这件事回利太久,且明年秋收也无保障。本官以为,此事不会有人愿为。”
  陈初六笑了笑道:“是啊,当然不会有人愿为了。”
  众人一晒,只见陈初六又道:“不过,下官却能劝动他们。商人所忧,不过是利不能回,臣家中有一宝贝,可作典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