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作秦始皇的乖女婿> 第69章 活字印刷术

第69章 活字印刷术

  虽然已经接近年关,按理说此时应该是大秦这台巨型机器运行最缓慢的时刻。可此时,咸阳城中一除官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大秦文化署。”这处看似官邸,实则更像是一处公私合营的商户,类似于后世的国企吧。
  这里主要负责纸张的销售,书籍的印刷、销售。在筹备官邸建设的同时,李辰同时也在筹备一个属于大秦的报社。
  掌控舆论,引导民智,这些对于将来的大秦异常重要。
  当然,若是要将报纸普及到千家万户,仅仅靠着抄写肯定是不切合实际的。
  如今大秦主要文化传播方式便是手抄,手抄不仅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使书籍越发的珍贵。而传承一样始终掌握在诸子百家的手里,若入不得师门便与知识无缘。
  先是造纸术,然后是印刷术,这本来便是李辰的计划之中。这两种具有同样地位的发明,同样属于华夏民族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
  从给始皇提及九年义务教育之时,李辰便已经计划将造纸术和印刷术搞出来。
  若不然,就仅仅说实行义务教育的海量教材,若是用竹简来进行抄录,仅仅一人所用的教材恐怕就要一大车。而那抄录书籍所需要的识字儒生,恐怕整个大秦也没有如此之多。
  将造纸术与印刷术结合在一起,这种被称之为书籍的东西,才会是大秦的未来。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应该是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
  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占领着印刷市场的主导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隋朝。
  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后在木板涂一层浆糊,再把写好的确文稿翻贴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个个刻出来。
  待到印刷时,将油墨涂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盖上白纸,用刷子轻轻刷平,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写方便很多,对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雕版印刷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了,不仅笨拙费力,又浪费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错别字又极不易更改。
  在这种条件下,直到宋朝,一个叫毕舁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舁是宋朝一名长期从事印刷工作的人员,更是越发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进。
  他认真总结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反复琢磨,试图找到更先进的方法,但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
  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门口玩捏泥巴,才豁然开朗。孩子们用泥巴捏出了各种动物、树木、房子、椅子等东西,然后,就把这些东西随心所欲地进行排列,编出不同的故事来。
  毕舁看着看着,灵光一现,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个个的字,然后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吗?
  想到这一方法后,毕舁立刻着手实践起来。他经过不断实验,反复摸索,最后还是决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里面加入了一些树胶。
  这样,即容易刻又刻不坏。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块,在上面刻上字,烧硬,冷却,再将刻好的单字按韵排好。
  以便查找。印刷时,按文章找出活字,将其排列在铁板上,四周用铁框固定。
  除此,他还在铁板上预先铺一层纸灰、松脂和蜡混合成的黏合剂。
  然后,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剂熔化时,就用平板将单字牢牢地压平,等冷却后,每一块活字版就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接下来,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纸,轻轻一压就可以了。等印完后,再用火将铁板烤热,黏合剂熔化后,就可以将活字取出来,保存,以备下次使用。为了提高效率,毕舁采用两块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为提高。
  毕舁发明的这种胶泥活字印刷术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即制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归韵,比起雕版印刷,这种方法制版迅速,印刷质量高,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印刷周期,堪称印刷史上划时代的突破。
  不管是雕版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对目前的大秦来说,都没有丝毫的技术障碍。
  两两对比之下,李辰选择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仅仅只是思维上的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壁垒。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术麻烦、费时、效率低、数量少、易抄错漏抄、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而活字印刷术则具备着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经济、省时、省力、省料、省钱的印刷方式。
  咸阳城,将作少府
  “敢问侯爷,这字模是印制成阳文还是阴文。”领头的工匠问道。
  所谓阳文子模便是凸出来的,阴文便是凹进去的。但偏偏这两种字模印在纸上的效果是相反的。这阳文字模印在纸上字体是颠倒的,而阴文字模印在纸上才是正确的。
  “阴文。”李辰说道,印出来的颠倒的阳文模板更多的是用在印章上面。
  “陛下有令,将作少府可以暂时放下手里的其余事务。我这事,便是天下第一当紧的要事。”
  “将所有的工匠全部调配过来,三日后,我来取字模,多多益善。”李辰朝身边大大小小的将作少府官员吩咐道。
  三日匆匆
  在李辰的指导下,将作少府的工匠们烧出了第一批字模。这种方方正正的字模比起烧制器皿可简单的多了。
  一个个呈古铜色的字模散落在李辰眼前,这里几乎有着所有大秦目前常用的字体。
  使用时由识字的儒生将需要的活字捡出来,放入带有树胶,蜡,草木灰等做成的木框里。
  字模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为了防止个别字模遗落,丢失,李辰足足人工匠打造了五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