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官路红人> 第23章 向军邀请

第23章 向军邀请

  一夜无话,两人之间的关系比之以前,更显得疏远。杨再新感叹着,与立柱之间的关系终究是要分开。回想着两年的婚姻,其实,最初的感情确实没什么基础,之所以走到一起,不过是为了过日子。如今,彼此觉得日子不好过,那就分开吧。
  这时候,也不是立即做选择的时候,杨再新是不愿意先来提这个问题的。
  早餐之后,杨再新准备回双沟村,这次回家的目的已经达到,留在县里也没什么意思。向军却打电话来,杨再新说,“向哥好,有什么事?”
  “杨主任,不急着回村吧。上午陪我到村里走走,怎么样?”
  “行啊,我也去看看其他村的情况。”知道向军可能是带自己到其他村看扶贫工作,杨再新乐意走一走。有对比,才有动力。
  如果说横折县的扶贫工作没什么效果,那也不客观,实际上,有些村还是做了一些项目。比如说种茶,全县总面积有几万亩,产出当然远比预料的要差,但也有两三个村的情况比较好。另外,大棚养殖、大棚种植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横折县的人虽说对技术掌握比较少,但直接引进来,也有成功的例子。
  长宜村离县城不足五公里,地势平坦,有一块土地十几亩都是比较好的耕地。之前,这块地用来种植水稻,但水流有些短缺,使得这块良田没能充分发挥效益。
  如今,从山的另一边引入溪水,抽水灌溉,成本虽说不小,但比起之前,这块地利用率则有很大变化。村里将这块地完全改装成大棚蔬菜基地,对县城蔬菜提供大量材料。
  与向军汇合,另外还有两女干部,一车人说说笑笑地去长宜村。村里早有村干在路边等,还有这个村的包村干部也到来。这是横折县最典型的扶贫脱贫点,当初县里选择长宜村也是有意要为县里选专业一个点,用作宣传语脸面。
  一个县做工作,总要有拿得出手的典型,这样,领导们到市里开会,才不至于每次都丢面子。
  对杨再新的身份,下面的人也不知情,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之前,跟在章童俊身边做事,虽说也经常下乡下村,但人们的注意力都在领导身上,对秘书之有一些人会留意、关注。这时候,到长宜村来,向军只是介绍他为杨主任,其他人也不多问。
  进村里,先在村部座谈,这也是一定的程序,长宜村这边早有老练的接待模式。介绍村里这些年来的工作,投入、收益,每年的净增价值,特产,取得的荣誉等等呢个,这些东西杨再新之前也得到不少材料。也到过这里,只是,这次过来虽说是陪向军的,但角度已经不同,关注的是大棚操作与营运。
  随后到大棚里看,大棚分为好几块。蔬菜这一块,就有利用土地种植的、利用营养液做无土栽植的。技术含量不一样,收益与投入也不一样。杨再新再想,如果双沟村也做大棚,有多少竞争力?
  长宜村能够做好这个大棚,除了有地块这样的先决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离县城很近。种植的蔬菜可对菜贩子进行批发,自己配送等模式,可对双沟村而言就不可能这样操作。
  反季节的蔬菜,目前是种植热门,也是收益比较好的。这需要有较好的地块、更要便利的交通。双沟村两者优势都不存在,可村里也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水、山地、坡谷等,大量闲置,如果做养殖或种植,利用大棚的条件,真找不到一条路子?看了长宜村的大棚,杨再新也是有感觉,要给双沟村寻找一条出路,终究要找到适合双沟村优势的项目。
  在长宜村吃饭,听村里人介绍情况,杨正新说,“向哥,双沟村两条深沟水汽充裕,沿途开发茶叶种植是不是可行?”
  “这个要请专家来认证,不同品种的茶叶,对地质队要求有所不同,我也不敢断定。不过,你这说法,确实值得去推动这个事情。”向军说。
  “找人考察?”杨再新也明白,如果双沟村两条河沟岸沿的山坡适合种茶,那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开发,规模也会很大。双沟村肯定拿不下这样的项目。
  “真适合种植茶叶,只要有价值,也不愁拉不到投资。如今的资本并不少,这些资本也希望找到好的项目来做。”对向军这个说法,杨再新是理解的,之前,也听章童俊说过多次。
  “到省里找人来考察?”杨再新说,对这方面的工作,他以前虽有了解但并不像向军那样熟悉。
  “杨主任,这个事情可不容易,毕竟专家也不可能随叫随到,他们忙。要请人来实地考察,首先就要做好准备,搜集翔实的地质资料,地形地貌,土壤情况等等,有扎实的准备,做到对具体地方了解,预判,如果真的可能性大,再请专家,才是可能的事。”
  “多谢向哥,我知道该做什么了。”杨再新说,“双沟村的两条河沟,有非常优质的自然景观,同时,一些坡段又适合种植。回到村里,我们开始做准备资料,既希望与景点开发,也从种植的角度来考察。”
  “我觉得,只要适应地方,总之能够找到好的项目。”向军笑着说。
  一直以来,横折县的发展速度都不快,更多的就是缺少一些踏实做事的人。当然,行政口的根本平时的根本都很忙,应付自己的工作将时间大量挤占掉。而多数的人在工作上,也是迎合上面领导,将领导交待的工作做好,甚至是应对得好,也就完成任务。
  行政口工作的检查,方方面面太多,各种资料会让人忙于奔波,很多情况下都是用原有材料进行修改,或在往楼上复制修整,交差了事。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做一些实际的事情确实不容易,大多数的人适应了应付交差,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是懒政。
  这种情况,杨再新也明白,却不是谁想整顿工作作风就能够根除的,坏风气一旦形成,便深入人的思想与习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