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秘术:鲁班咒> 第二百九十九章 龙袍皇冕

第二百九十九章 龙袍皇冕

  “快看,那老货这是要干啥?”我指着那老头儿问。
  老头儿此时也换了一身龙袍。绣的是五条四爪虬龙,王爷的等级。而在他手中竟然还拿了许多针头、胶管儿之类的医用物品。
  这时候,我才看清,原来刚才这屋里的其他黄袍人也都没有闲着,正在往大缸中的人头上插拔管子。
  而那些缸中人的后脑勺上都缺了一块儿头发,由于角度的原因,我看不清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不过确实有胶管从他们的头部接出来,连在一只透明的塑料药剂袋上。
  “他们在收集人类的脑髓液?”这是我的第一印象。而接下来老头儿和其他黄袍人的动作似乎验证了我的想法。
  这些人开始各司其职,给新来的这些人“做手术”。因为一再重复的过程让我得以看清“手术”的全过程。
  首先,有人专门负责给新来的这些人将后脑枕部的一小块儿头发剃掉。然后又过来另一个人,手拿电钻和磨骨工具,在那活尸的后脑开了个小眼儿。这“手术”虽然不用麻药,但却是血流不止。看样子若不止血,活尸不用多久就会变死尸。
  不过我多虑了。这些黄袍人明显早有准备。只见一人将针头胶管直接插进了活尸后脑之中,看样子位置也有拿捏。然后对着那伤口以剑指凌空画符,口中念咒:“手执红尘法宝,挽断山根止血。三声喝住长流,禁住血门不通。止血、止血、止血!截住血路口,急急如律令!敕~”然后这血便真的不流了。
  “我擦!什么招式?这么犀利。”我惊讶的问。
  “祝由科的手段,止血咒吧。一般会这祝由科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呐。那都是远古时代的医生一脉单传下来的。比现在的吃药、手术看病快的多!而且还没有后遗症、并发症之类的后顾之忧。”黄小妹道。
  我俩说话之间,那些黄袍人便已经分工合作,很快将所有活尸的后脑都接上了针管胶袋。那些透明的塑料物体挂在每个人的脑后,一只只大缸整齐的排列在谷仓之内,看起来诡异而又瘆人。给我一种种植、收割的感觉。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啊?”我不由得有此一问。
  黄袍人将所有新来的全都接好了针管之后,便分别站在这些缸的周围。每隔一段距离便是一人,两人之间的距离几乎相同,具都是展开一臂的距离。
  等所有人都站定了,便都从腰间取出一只两尺来长的板子。看那材质有些像骨骼制品。他们双手掐着这板子,躬身七十五度,头部低垂,朝着同一个方向,就像在朝堂之上给皇帝行礼的大臣。
  “你妹啊,这景象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里见过啊……”我对黄小妹说。
  “电视里呗,古时候大臣上朝都这熊样儿。那板儿叫‘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时候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文武大臣上朝的时候,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黄小妹终于神气了一回,居高临下的看着我,让我感觉智商仿佛受到了碾压。
  “别跟一个五百多岁的老妖精比见闻。”我将目光挪开,并且暗暗告诫自己。
  “喂,你说出声儿了!说谁是老妖怪!”要不是身在敌营,黄小妹要暴起咬人了。
  不过她说的确实没错。这板子确实叫笏板。《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到了唐代武德四年以后,皇帝便对这东西的材质做了要求。
  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这东西已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一直到了大清朝,满人嫌弃这东西麻烦,笏板才废弃不用了。
  我不理张牙舞爪的黄小妹,顺着那些黄袍人鞠躬的方向看去,原来在这仓库的尽头还有一座法坛!这帮人是在恭请别人登坛作法呢!
  果不其然,只见一皇袍老者,他这身龙袍绣七条龙,每条龙皆是五爪金龙。而其头上也并非黄巾,取而代之的是“冕旒”。
  那么这个冕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咱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影视剧中,惯常看到许多皇帝头上都顶着像门帘一样的帽子,这种帽子就是冕旒。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就曾经在描写大明宫的诗里提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所指的就是这个东西,这里代指皇帝。所以这个冕旒是只有皇帝或者一方霸主才能佩戴的帽子。
  其实这个冕旒皇帝也不是经常戴的,它是古代礼冠中的一种。相传起于黄帝,至周代的时候发展完善,是礼乐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物。
  古时帝王、诸侯在参加盛大祭祀等活动的时候,都必须带上冕旒,来表示对上天和神明的崇敬。
  从结构来说,帽子本体为冕,垂下来的珠串为旒,而旒的串珠数量也有等级之别。据《周礼》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冕旒在周代时是贵族阶层普遍可以使用的礼冠。但到了秦汉时便成为帝王的专属,从而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至宋代慢慢没落,到了明代后期的时候,皇帝就只是偶尔佩戴一下意思意思了。满清入关之后,这东西明显不符合满人的审美,所以就改变了样子,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东西已经完全不是那个东西了。这冕旒也就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这冕旒除了作为地位的标志之外,还有一些实际功能的。
  首先,冕旒起源于周礼,形制上就具有对贵族言行举止的规范作用。提醒天子诸侯士大夫,保持行为端正。
  您想啊,这东西挂在脑门儿前面“提溜挂蒜”的,要是走路太急,旒串就会前后摆动,那是真打脸啊。
  你要是行走的时候不端庄,左右晃,这东西也会跟着在你眼前左右乱晃,一不小心就要摔跟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