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640 朱允炆的继位

640 朱允炆的继位

  朱元璋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哥哥朱雄英早故,而朱雄英的母亲常氏不久也死了。
  朱允炆的母亲吕氏由此得以扶正。
  这样一来,朱允炆也就成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
  他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就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这样持续了两年,朱标病死,朱允炆就顺利地被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疼爱。
  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他的性情因此与其父同样温文尔雅,皆与宽大著称。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 大明律》,他参考《 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公元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承人,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
  朱元璋的目的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所以,他早早就确定了继承人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而且,不很勇武。这两点,和他的母亲马皇后,倒是一脉相承。
  朱元璋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
  不过,使朱元璋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三十七岁时死去,谥号懿文太子。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很是喜欢,当下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就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所以,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即于公元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为皇太后。
  年轻的朱允炆当了皇帝后,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
  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但是,他没有他父亲的威望,所以,面对强大的藩王势力,他想要与之争雄,还是嫩了点。
  朱允炆腼腆,又毫无国政经验。
  我们且不说和朱元璋相比,就是比起他那些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
  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
  朱允炆脑袋充满了儒家思想,自然就把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了。
  主要的是三大人物,分别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
  这几位老儒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黄子澄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公元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
  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如今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
  齐泰也是公元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
  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
  方孝孺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方孝孺则是用《周礼》来影响皇帝,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
  一句话,这三个人都是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主义的人。
  他们都是泡在书籍里的人,所以,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朱允炆继位后,用这样的人,岂能不误事?
  这些人,除了和他们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谈谈学问外,实在不能让他们治国,因为,他们丝毫不切实际。
  朱允炆继位后,所面临的形势是藩王势大,皇帝势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去发展军队,不去重用军事人才,而去谈什么仁政,什么削藩,简直就是在找死!
  他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稳住藩王,然后,发展自己的势力,提拔真正的军事人才,可惜的是,朱允炆完全没掌握形势,就做出了违背形势的做法,所以,失败,也就成了他的归宿。
  与朱允炆相反的是燕王朱棣,他的生母是洪武帝的一位贡妃,据说她或者是蒙古人,或者是朝鲜人。他不是像他自己后来所说的那样为马皇后所生。
  朱棣长得坚强有力,同时也精通武艺,而且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出色当行的。
  公元1370年5月,洪武帝把他封为燕王,定他的封地在北平,让他坐镇北方边境,以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
  他在宫廷时,就接受将领们的辅导,特别是徐达,对他的教导更有效。
  朱棣也因此娶了徐达的长女。
  在往后的数十年中,朱棣守卫他的封地时,经常指挥对蒙古人的战斗,在战斗中,显示了他出众的军事才能。
  朱允炆所要面对的,就是朱棣这样的藩王。
  此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朱允炆想一锅把他们都端了,显然是蚂蚁撼铁树,稍微对形势有所掌握的人,都不会做出削藩这样的做法。
  可是,朱允炆去做了,所以,只能充分地说明,他,并非有智慧之人,因为,他没掌握住形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