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奇幻玄幻>明骑> 第一千零一章 洞彻先机

第一千零一章 洞彻先机

  身在军情司,吕安很快便感受到了同袍之间,那种对大都督衷心的景仰,近朱者赤,吕安越来越适应大都督鹰犬的角色,沉迷其间,对大都督的军令毫无条件的服从。
  “走!”
  一声呼喝,交割了军火的军情司精锐悄无声息,消失在藏区山城的旷野间,身后,是熊熊燃烧的藏区圣地。这江孜宗山城便是亦力把里汗国的圣地,如今却被李自成一把火烧了,这也是要断藏区鞑子的根。
  河西,大都督行辕。
  西南奏报,六月末,西南大军已突破印北天险,大军正在清剿生番,随时可以派遣一支骑兵南下,直捣雄霸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尔王朝腹地。西南破局,让马城长出了一口气,一旦西南战场腾出手来,大明四面受敌的压力骤减,起码可以腾出十万后备兵力。
  随着西北战场稳定下来,大胜在即,大明已然渡过最艰难的时期。眼下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西南战场可以不论,马城需要尽快结束西北大战,然后集结兵力北上驰援卢象升,与东欧二十五万联军决战于西伯利亚,就此完成雄霸天下的千古大业。
  故此,马城不停的将行辕往前移。
  大都督行辕不停的迁移,牵一发而动全身,前线各部明军便疯了一般围攻鞑军,即便是最贪生怕死的将领,也杀红了眼,不愿在大都督眼皮子底下,落下个怯懦畏战的罪名,这要是贪生怕死的丑态落在大都督眼中,那还能有活路么,为子孙后代计,这个时候也不能认怂。
  狭长的河西走廊,两千里之地全线激战,烽烟四起。这个时候传出了大都督口谕,不要怕河西打烂了,打烂了可以重建,各部将士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剿灭鞑军,成千古霸业。这千古霸业四个字出自大都督之口,传入明人耳中,那便掀起了滔天骇浪。
  散落在河西的十万鞑骑,被数十万大明军民围攻,群殴,走投无路便大部逃进山区。河西走廊两侧多山,向西有祁连山,向东有合黎山,向南又有乌鞘岭,四散而逃的鞑骑一部进了乌鞘岭,大部慌不择路涌向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却被五孔不入的军情司密探洞悉,提前将紧急军情传了出去。
  祁连山中,扁都口。
  扁都口高三千八百米,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入青海入甘肃入西域。因此这里便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历朝历代,这里都不缺故事。留在这片峡谷的历史与岁月,都化成了现在如诗如画的扁都口。
  张骞从这里出使西域,霍去病从这里征战匈奴,法显从这里西去天竺,隋炀帝从这里进入河西。这条古道上,走过戍边将士、商贾驼队、使节高僧,也走过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边塞诗篇
  在扁都口登高望远,远处雪峰雄峙,近处层峦叠嶂,山间绿草如碧,色彩斑斓的野花星星点点播撒在绿草之中,迎风摇曳。
  皇明崇祯十一年,七月初。
  提前洞悉了鞑骑主力的动向,明军从东西两路疯狂的赶到扁都口要隘,围追堵截,要将总计多达六万鞑骑主力堵在这山峦大川之间。大批明军打散了编制,分两路涌向扁都峡天险,南路明军从河湟出发,北路明军走甘凉一线,蜂拥向前大举进入祁连山。
  此番,便是军情司混在鞑骑中的数百密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鞑子一动,军情司密探便轻骑飞报,便让明军抢了个先手,先一步赶至扁都峡天险布防。两军相争,明军占了极大的先机,便是这小小的先机,决定了大明西北此后数百年的局面,一举奠定了大明中兴的局面。
  祁连山中,狭窄难行的山路。
  吕长海领三百清涧团练,牵着马,带着军需补给在山峦中穿行,前头,后头,还各有一支长途跋涉的友军。吕长海整了整身上崭新的大红棉甲,穿上这身红色棉甲,吕长海便觉得有点白马长枪的感觉了,自接到肃州军令,命各部速援扁都峡,这一路行来吕长海享受友军艳羡的瞩目。
  如今,清涧团练靠着冯德的关系,换了装,着实算一支精兵了。
  火铳,棉甲,百锻钢刀,锁子内甲一应俱全,还有四门便于携带的小炮,绑在驮马上带着走。吕长海这般边军老卒,当了那些年边军,本能的便对炮有了极大的依赖,炮就是他的胆气,手中有炮,换了装心气爆棚的吕长海,敢上南山伏恶虎,敢下北海擒蛟龙。
  也只有吕长海这般边军老卒,在边军打了那些年仗,才知道一门小炮在山地防御战的作用有多大。一声悲鸣,一匹驮马不堪重负,马失前蹄身子一歪,便大口吐着白沫,那四门虽是小炮却也有两三百斤重,不免要累死几匹驮马,周围清涧子弟慌忙围拢过去,将那门虎蹲小炮解下来。
  那驮马不堪重负,吐着白沫眼见是活不成了。
  “长海叔,累死三匹马了。”
  “长海叔,这马不行了。”
  清涧子弟七嘴八舌的抱怨起来,这些都是贫苦人家出身的子弟,将马匹看的比性命还重,这般素质出众的驮马一匹匹累死,不免心疼。这样一匹驮马出自辽东,吃苦耐劳,在河西起码能值两亩好田。
  吕长海只是心如铁石,皱眉道:“换马。”
  清涧子弟不敢忤逆下,忍痛给那废马补了一刀,许多人露出惋惜之色,两亩好田就这么没了。
  山路难行,吕长海沉吟片刻,便冷声道;“仍口粮节省些马力,这是祁连山,饿不死人。”
  一众清涧子弟无奈,只得将大包小包的口粮从马背上卸下来,好些人拼命将甲等口粮,肉干饼子往怀里揣,揣不下了才弃置在路边。仍是舍不得仍的,便留给后队的友军吧。仍了口粮,清涧团练随身携带可供三天实用的口粮,轻装上阵,沉默的穿行在山清水秀的祁连山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